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也将迈入纵深发展

2022-12-26 19:05

来源:和讯网 作者:贝贝

  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大湾区的推进步伐无疑将提速。相应地,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也将迈入纵深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在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近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在参加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时指出,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赋予大湾区新的重要使命,要继续发挥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研究世界著名湾区的成长蜕变历程可以发现,国际化的金融体系是湾区进阶不可或缺的要素。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和《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均明确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把握机遇、整合优势、强化联动,逐步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枢纽。这是对大湾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性定位。

  自《规划纲要》发布三年多来,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在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教授、高级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周天芸看来,《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大湾区的金融枢纽构建已初步成型。具体而言,形成以城市为核心的大湾区金融网络,发挥金融集聚和金融辐射效应;定位大湾区城市的金融发展方向,形成特色鲜明的国际金融枢纽;推动金融制度和金融产品创新,实现大湾区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

  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大湾区的推进步伐无疑将提速。相应地,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也将迈入纵深发展。

  日前,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在出席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9届全球年会时表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既要立足于湾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三个金融中心和四个核心城市的现实,准确理解认识国际金融枢纽建设的功能定位,又要深刻把握新时代金融开放新趋势,找准金融创新着力点,培育金融创新的新优势,推动核心城市在相互的金融合作上进行优势互补。

  此外,作为人大代表,白鹤祥建议,在国家顶层制度设计层面要争取国家立法机关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尽快研究制定大湾区经济发展促进法,建立由中央政府主导的工作机制,协调解决国际金融枢纽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推动粤港澳三地形成更强合力,编制国际金融枢纽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建设任务,为粤港澳三地共建国际金融枢纽提供有力的法律遵循。

  增强核心城市发展能级

  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需要粤港澳三地优势互补、携手同心,这是推进大湾区发展过程中的普遍共识。

  其中,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核心城市因其各具特色的资源禀赋,重任在肩。

  在白鹤祥看来,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的核心要义就是四大核心城市之间要错位发展、形成整体、凝聚合力,充分发挥好核心城市的核心引擎功能和示范带动作用。

  具体来看,香港打造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建设国际认可的绿色债券认证机构,打造区域金融数据枢纽。

  目前,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各地都相继推进减碳转型,绿色金融顺势勃发。今年10月,香港证监会发布新的可持续金融议程显示,下一步将会把香港建设成为绿色金融中心。对此,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香港是国家的国际金融中心,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这个独一无二的优势,可连通国内外绿色和可持续资金,支持和助力内地省市、亚洲国家,以至世界各地的绿色转型,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绿色金融中心。”

  广州大力建设区域性私募股权交易市场,建设产权、大宗商品区域交易中心,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发展,加快创新型期货交易所——广州期货交易所发挥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4月,经过两年的筹备,国家级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和交易平台广州期货交易所在广州揭牌成立,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更广泛的大宗商品交易和金融服务,推动大湾区实现大宗商品定价权。目前,全国首个新能源金属品种工业硅期货已在广期所挂牌上市。

  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邱亿通日前表示,下阶段广州将抓住南沙方案落地实施的重大机遇,加快推动大湾区重点金融平台项目建设,深入落实大湾区金融改革创新,努力推动大湾区金融深度交流合作,不断推动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取得新突破。

  此外,澳门正着力发展融资租赁和财富管理等特色金融业务,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证券市场、绿色金融平台、中葡金融服务平台;深圳则正加速建设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深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深澳特色金融的合作,开展科技金融试点,加强金融科技载体建设。

  除了上述核心城市之外,大湾区其他重要城市也在同步发力。比如,佛山启动创建广东保险高质量发展集聚区,珠海探索建设澳门—珠海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等。

  深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是建设大湾区的基本要求。

  根据央行、银保监会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建设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要推进粤港澳资金融通渠道多元化,促进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对此,周天芸指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集聚优势,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是进一步发挥大湾区金融“窗口”“试验田”作用、推动对内对外金融双向开放的必然选择。

  白鹤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曾表示,近年来,该行在总行的指导下,携手港澳,有序推动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方面,通过渐进、管道式开放,拓展了大湾区跨境投资渠道。具体来看,包括“深港通”“债券通”“跨境理财通”在内的三大“金融通”范围得到不断扩展。而广东银保监局近期也透露,正在研究“跨境保险通”建设,以进一步促进大湾区保险领域的互联互通。

  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则主要通过系统平台数据对接,搭建了粤港澳大湾区资源要素流通的高速路。比如,支付系统方面,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搭建粤港外币实时支付系统、粤港票据联合结算等多个区域性特色支付清算系统,并适应现代化支付需要,创新推出港澳居民代理见证开户、粤港及粤澳跨境电子直接缴费等业务,推动主流的跨境电子钱包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应用。

  整体来看,大湾区金融融合发展正不断推向纵深,但融合进程有待加快。周天芸向记者指出,接下来应加速资金的流动、金融市场的融合,在大湾区范围形成多层次、完整、协调的金融市场。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张锐则进一步指出,有必要将三地的法律、经济、会计等方面政策优势资源对标起来,并赋予金融企业更充分的业务创新空间,在此基础上引导支持成立粤港澳金融联盟,同时建立由中央、粤、港、澳四部门组成的协调组织机构,协同推进三地金融的融合进程。

  构建金融监管合作体系

  金融与风险相伴相生。

  随着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深入推进,金融科技创新亮点频出,跨境金融发展已成大势。与此同时,新的金融风险也需加强防范。

  上述《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粤港澳金融监管合作,建立和完善金融风险预警、防范和化解体系,加强粤港澳金融消费权益保护。

  针对跨境金融领域的风险防范,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撰文指出,粤港澳三地金融监管部门建立金融沟通联络机制,通过高层互访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金融监管交流与合作。推动粤港澳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和反逃税监管合作和信息交流机制建设,开展跨境金融机构监管和资金流动监测分析合作,提升打击跨境洗钱等非法金融活动的有效性。

  此前,广东银保监局局长裴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该局接下来是加强系统思维,推动粤港澳三地在金融监管规则上实现更多突破;加强创新思维,鼓励支持多层次跨境金融创新;加强底线思维,统筹处理好扩大金融开放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进一步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监管协调沟通机制,强化大湾区跨境监管联动与风险监测合作,构建三地金融纠纷调解合作机制,推动大湾区金融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方面,去年10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就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了《关于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将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与香港金融管理局金融科技监管沙盒进行联网对接,在依法依规前提下稳妥有序推进金融科技创新合作,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质效。

  对此,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金融研究院院长指出,跨境监管沙盒的建立势必对现有监管框架形成突破,需要建立相关配套制度保驾护航。一是搭建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对入盒测试的创新项目进行实时风险监测和预警;二是强化大湾区跨境资金监管协调,建立紧密的、常态化的监管协调机制;三是探索大湾区“主题沙盒”应用,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四是积极培育大湾区监管人才。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

推荐阅读

北京多措并举稳经济促消费

发布于

新疆铁路货运量首破两亿吨

发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