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着墨较多,包括高水平对外开放、放宽市场准入、落实国民待遇、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相关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外资企业来华洽商便利化水平、积极引入标志性外资项目等方面,对明年的外资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释放出十分积极的信号。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周密指出,会议的最新定调对于提振外资的信心非常重要,展望2023年,中国将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为外资提供更多发展机会,降低外资从市场准入到发展环境在内的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和不确定性,使其能够并愿意“走进来”“走下去”,获得长期发展利益。
出口将对经济发挥更大作用
今年以来,推动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是“主旋律”。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出台,鼓励范围进一步扩大,引导外资投向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重点领域,以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制造业引资专项政策精准出台,15条举措推动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专班机制进一步完善,已有5批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实施……我国吸引外资持续增长,前三季度吸收外资破万亿元。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2022年前三季度,按支出法核算GDP时,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累计同比贡献率达32%,是2009年以来同期新高,可见推动外循环对中国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除了直接增加订单外,加强国际经贸联系的意义在于,可以壮大中国企业创新所需的市场规模和加速技术进口。
然而,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全球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压力,这将加大中国稳外贸的难度。中信证券(600030)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在今年海外加息周期影响下,预计2023年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将面临较大的衰退压力,外需将对我国出口形成拖累,叠加今年高基数,预计明年我国出口增速将面临压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提出了新要求。明确要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要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要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601099)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
周密认为,我国加大吸引外资将聚焦两个方面:一是推动高水平开放,便利跨国公司进入,包括针对市场准入限制较多的现代服务领域,加大市场准入开放力度,对标国际高标准的规则制度,提高制度型开放水平等;二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为跨国公司在华经营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在更多领域给予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同等待遇,为外资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
吸引外资
在资本市场领域,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需要在当前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举措的基础上,吸引更多境内外中长期资金,推动资本市场开放迈上新台阶。
今年以来,证监会持续完善沪深港通机制,优化交易日历安排,将不可交易天数减少一半;扩大交易标的范围,先后将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尚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科创板股票和ETF纳入标的范围。
当前,A股和香港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双向交易较为活跃,为两地投资者提供了较大的便利。自互联互通机制2014年开通以来,南北双向覆盖的股票市值和数量都陆续增加,当前沪股通、深股通分别有593只、900只合资格标的,港股通则有554只合资格标的,分别占沪市、深市、港股市场当前总市值比例的83%、80%和84%。从成交占比看,当前A股市场成交额中北向资金的贡献约为4.3%,港股市场中的南向资金成交额贡献则达15.3%,且两者近年来均保持持续上升趋势,显示出两地市场互相融合及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开放程度的逐步深化。
互联互通是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在更多的制度层面,资本市场在持续拓宽跨境投融资渠道。如推动A股纳入明晟(MSCI)、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等国际指数,纳入比例不断提升。中日、深港、沪港ETF互通相继开通,已推出11只中日ETF互通产品、6只内地与香港ETF互通产品,持续扩大期货期权特定品种开放范围,境外投资者踊跃参与。
“我国已形成全球第二大的股票和债券市场,具有长期稳定发展的良好基础,对国际投行、资管公司、期货公司等机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中金公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李求索认为,资本市场不断完善的相关制度安排,将进一步便利境内外投资者跨境投资,更好支持企业跨境融资发展。同时,我国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资本市场中介机构的执业能力稳步提升。更多国际领先的市场机构进入我国,与境内机构良性竞争互动,这有利于拓展市场广度深度,也有利于行业服务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