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121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这一经济增长数据高于多数主要经济体。展望2023年,市场人士普遍预计GDP同比增速有望回升至5.5%左右。
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指出,2022年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是,最终消费支出1个百分点,资本形成1.5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0.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最终消费支出32.8%,资本形成50.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17.1%。
此外,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0.2%。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2022年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多的内外部冲击,四个季度经济增速分别为4.8%、0.4%、3.9%和2.9%,但全年能够实现3%的增速,与主要经济体相比仍然相对较快,而且经济总量达到121万亿元,再上新台阶,充分反映出我国经济的韧性、潜能和活力。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2022年疫情冲击明显,国际地缘政治局势骤然恶化,这是全年GDP增速降至3.0%的主要原因。
2022年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突出,但分化态势明显
分项来看,2022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比2021年全年加快0.2个百分点。全年基建投资同比增长9.4%,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1%,但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0%,基建投资和制造业“两大抓手”作用突显。
王青认为,2022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增强,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不过从基建、制造业和房地产三大板块来看,全年的剧烈分化态势依然持续。
东吴证券宏观团队认为,尽管2022年基数较高,但2023年稳经济的重要抓手依旧是“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基建以及与基建相关的制造业投资将依旧是主要的政策发力点之一,这意味着二者的实际增速上大概率将保持在5%以上。
净出口对GDP贡献率创2009年以来新高
2022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再上新台阶,货物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7.7%。其中出口增长10.5%;进口增长4.3%。进出口相抵,2022年全年创造了贸易顺差58630亿元。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外需是2022年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支撑,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累计同比的贡献率达32%,创2009年以来同期新高。
红塔证券宏观分析师杨欣表示,出口是支撑我国2022年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并带动了制造业投资维持高增速。
市场人士指出,2023年出口将面临较高的基数影响,从趋势上来看,外需的回落较为明确,但回落的斜率仍有不确定性,若海外经济温和衰退,对出口的整体影响可能相对可控。
2022年消费受疫情冲击较大,2023年消费有望明显回升
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滑0.2%。康义指出,2022年整个消费市场受到疫情冲击较大,特别是聚集性、接触性消费受限,对整个消费市场形成的冲击较大。国内消费市场扩内需是2023年工作的重点之一。
从结构上看,2022年消费体现出较为明显的疫情冲击特征,即“必选强、可选弱”,粮食、药品等必选消费保持较快正增长,而化妆品、服装、通讯器材等可选消费均处于同比负增状态。同时,2022年涉房消费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植信投资研究院宏观高级研究员罗奂劼指出,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在疫情冲击下再度出现负增长,对GDP增长形成拖累,但仍有亮点。一是实物商品网购占比提升,二是汽车销售保持增长,三是必选商品平稳恢复。
多数市场人士指出,消费仍是国内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我国消费市场依旧具有强大韧性,促进消费成为经济稳增长的关键,预计2023年消费有望明显回升。
2022年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2023年将恢复至常态化水平
2022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增速较上年大幅放缓6.0个百分点。但2022年工业生产表现出较强韧性,宏观经济“生产强、消费弱”的结构性特征比较明显。
罗奂劼认为,2022年工业生产结构性调整和优化稳步推进。一是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4%和5.6%,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8和2.0个百分点。二是绿色转型按部就班,新能源产品增长较快。新能源车、太阳能(000591)发电和风力发电分别同比增长97.5%、14.3%和12.3%。
展望2023年工业生产将恢复至常态化水平。在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项目维持较快推进节奏、生产结构性优化调整持续加快、内需回暖和房地产市场改善以及低基数等因素的推动下,工业生产将重回疫情前的常态化运行轨道。
王青预计,随着疫情影响全面减退,宏观经济触底反弹,2023年工业生产增速也将有所回升,预计全年累计增速将反弹至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