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为整改规范违法使用“银行”字样现象,银保监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银行”字样使用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规范“银行”字样的使用。
《通知》对“银行”字样使用的主体范围、名称含义、整改规范、宣传教育、参照适用情形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下一步,中国银保监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将共同开展违法使用“银行”字样行为的整改规范工作,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向乱用“银行”字样说不
《通知》显示,未经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批准,任何法人、非法人组织不得在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国际金融组织、中央银行、多边开发机构与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自然人(包括个体工商户)不得以营利性为目的或者以可能误导公众的方式在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未经批准不得在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的情形包括:法人、非法人组织名称的全称、简称;商标名称;产品、业务和服务名称;互联网网站名称、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名称;其他情形。
对于违法使用“银行”字样的行为,《通知》要求,根据违法行为具体情况,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七十九条规定,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对于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等情形,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规定,依法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各银行保险机构发现违法使用“银行”字样情况的,应当及时向银保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报告。对于违法使用“银行”字样的主体,各银行保险机构不得为其业务系统开发提供技术支持,不得与其开展营销推广方面的业务合作;在提供授信、承保等金融服务时,应当对其整改情况进行必要审查。
值得一提的是,除却“银行”字样,《通知》还显示,违法违规使用“总行”“分行”“支行”“农商行”“城商行”“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储蓄所”“资金互助社”等字样,仿冒银行机构营业场所装潢、网站外观、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外观和标志等情形,欺骗或者可能误导金融消费者的,参照本通知要求进行整改;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关规定进行行政处罚。
中国银保监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当前,存在一些并非从事金融业务的工商企业使用如“时间银行”“粮食银行”等“银行”字样的情况,实际上相关名称完全可以用“宝库”“仓库”等其他名称替换,既满足合规要求,也不影响正常业务的开展。《通知》发布后,存在违法使用“银行”字样的主体应主动及时更名。
明确报送整改总结时间
中国银保监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我国商业银行法第十一条、第七十九条规定,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不得在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未经批准在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的,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严格控制企业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也是国际银行业监管的基本原则。
巴塞尔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第四条提出,只有持照并受到监管的机构才能在其名称(包括域名)中使用“银行”一词或派生的“银行业务”等词,以避免出现任何可能误导公众的情况。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市场上频繁出现企事业单位、个人,甚至政府部门违法使用“银行”字样的情况。以“红旗银行上海分行”为例,即为未获得金融业务许可的情况,属于非法金融机构。上海银保监局还针对此事特别发布公告,提醒广大市民切勿上当受骗。
“违法使用‘银行’字样容易对社会公众造成误导,扰乱金融市场秩序,依法应当予以整改规范。银保监会及派出机构近年来查处了多起违法使用‘银行’字样的案件。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法相关对应条文中对于‘单位’‘名称’等规定过于原则化,并且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当前出现了在微博、微信公众号、自媒体等网络平台上违法使用‘银行’字样、引发公众误导的情况。”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因此,有必要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对实际操作中的问题予以明确细化,并进一步指导后续集中整改行动,严格落实合规要求。
《通知》要求,各银保监局应当积极协调并会同网信部门、电信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共同开展整改规范工作,通过提示主动变更名称、依职权变更名称等方式纠正规范违法行为。各银保监局牵头汇总辖内相关工作情况,并请于2023年3月1日前向银保监会报送整改规范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