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何小鹏:从现在开始新的十年里 主流车企只有前8的规模 最后会形成几家巨无霸的企业

2023-04-16 22:38

来源:腾讯网 作者:生

划重点

  • 1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谁都没有想到,到现在新能源的渗透率已经到了如此大的量。所以,在“趋势”之前,只有极少数人狂信或笃信这个时代会产生变化。但所有的用户调研、数据都看不到这样一个变化。
  • 2从现在开始新的十年里,主流车企只有前8的规模,那时候很多小而美或不同的子品牌会并入到大品牌里,会形成集团不同的品牌分类,最后会形成几家巨无霸的企业。
  • 3智能汽车的核心在运营,以前做一台车都是硬件,主要来自于供应商。但当汽车开发完开始交付的时候,后面基础的能力都是在供应商原来已经固定的能力上,但智能汽车可不一样,智能汽车相当成本、相当能力来自于后期,来自于不断的OTA,来自于不断的变化,变化会让客户产生很高的兴趣跟满意度,但是也有巨大的不一致性跟巨大的成本。

4月16日,小鹏汽车2023技术架构发布会于上海举办,正式发布了实现无人驾驶前的高端智能电动汽车终极技术架构——SEPA 2.0 “扶摇”全域智能进化架构。

在发布会上,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从现在开始新的十年里,主流车企只有前8的规模,那时候很多小而美或不同的子品牌会并入到大品牌里,会形成集团不同的品牌分类,最后会形成几家巨无霸的企业。”

“扶摇”架构是小鹏汽车经过5年探索,累计研发投入超百亿积淀而成。“扶摇”架构汇聚了小鹏汽车在动力补能、智能体系、整车智造等领域的最核心技术,搭载“扶摇”架构的首款全新战略车型超智驾轿跑SUV小鹏G6 将在4月18号于上海车展正式亮相。

何小鹏称,“未来5年里,会有超过3倍以上的投入(300亿)进一步推动架构平台(提升)。”

以下是现场讲话的部分要点精选提炼:

一、过去十年,没有想到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这么高

今天,是一个非常奇妙的日子,是2023年的车展前夜,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我最开始考虑造车,是在2013年。让我印象很深刻一个事情,就是我当时在一个车展上,新闻说车展有70个发布会发布新车。那个时候我在做移动互联网,当时我心里想,如果将来有一天,移动互联网同一个时候有70个竞品发布,那太可怕了!而我今天,听到我们的同学告诉我,这次上海车展差不多有150场发布会。

2013年,那时候我还在做移动互联网,那个时候我们有一个词,就是“趋势”。当时有一句话,“谁都打败不了趋势”。

很有幸,我在2014年认识了Henry以及一群兄弟,一起在2014年成立了小鹏汽车。2013-2014年,我们认为,未来的汽车是新能源的时代,未来的新能源时代里,软件会重新定义汽车,而智能是(核心)。那个时候,很少很少有人相信这个。

一晃十年过了。我们回顾一下这十年的一些故事。

第一个五年,2013-2018年。小鹏汽车在那个时候在闭门做一款智能电动汽车。但那个时候,我们对“智能”的看法,以今天的角度看还很模糊,那个时候对“电动”的看法是什么,我记得13、14年的电动汽车,只有100-200km的续航,大部分是150km,当时很多人说,小鹏一台100多km的续航的车,敢买吗?没有政策支持,没有补贴,你会买吗?那个时候,我们的确将信将疑。但我们笃定。然后2018年底,小鹏做了第一台车G3发布会,并开始交付。

到后面一个五年,非常有趣的一个现象,2018年中国电动汽车第一名大概10万台/年,那个时候,没有任何人相信,新能源汽车能像今天。2019年下半年还是2020年的时候,我去政府开会,在国家部委讨论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多少。当时我印象深刻,我排名倒数第二发言,我之前的所有负责人都说,15%,有少数人说,可能接近20%。当时,我胆子比较大,我觉得会超过30%。我之后华为兄弟发言说,小鹏的说法我基本都认同,就是30%我不认同,我认为更高。谁都没有想到,到现在新能源的渗透率已经到了如此大的量。

所以,在“趋势”之前,只有极少数人狂信或笃信这个时代会产生变化。但所有的用户调研、数据都看不到这样一个变化。

二、淘汰赛刚刚开始:最终可能只剩下8个主流品牌

“淘汰赛”,刚刚开始。

如果剥开数据表象看数据本质的话,过去的五年里,中国的汽车销量,每一年上线量都在下行。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一直都在上涨。那什么东西在下降?汽油车,正在逐步微弱地下降。我认为,明年会进入汽油汽车加速下行的一个变化,中国会走在世界的前面,这个时候,中国做高质量发展做得非常棒,中国如果不能技术、需求、行业的能力上走在世界前列,怎么有可能走向全球?欧洲、其他很多国家可能比中国还要晚2-3年时间进入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过程。

那这样一个变化的过程里,我们怎么看到迎接这个趋势的起点?

最近我跟很多朋友聊天,最开始,我们作为一个非汽车人,后来进入汽车行业、学习汽车,他们跟我说了一个故事,他们说,小鹏,汽车跟所有的互联网、快消品、电子产品都不一样,这句话我100%认同;但他们说,汽车会有非常多的品牌,有小而美的又有大众的,有高端的又有低端的。这一点,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就不太认同。

我跟大家分享一个数据。2017年,我去开“百人会”,当时说中国100家汽车企业有规模销量,300家新造车企业,这300家基本都是在“PPT造车”;2022年,我再跟中国汽车协会朋友聊天,他们说,去年,中国只有50多家汽车企业有规模销量。这个规模,我不知道统计门槛是多少,也许是一万或两三万的比较低的门槛。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企业要么没有销量,要么一年就数百、数千台的销量。这意味着,(造车企业)过去100+300,变成了50几,实际绝大部分已经被“大浪淘沙”了。

我觉得,很快,在2025年底,所有造车企业都看得到的,不会再有新造车企业了。在2025年像踢世界杯一样,谁有可能进32强,在全球已经可以看得到了。在后面的5-10年,所有人都在踢“全世界的世界杯”,相信就是“32进8”。

从现在开始新的十年里,主流车企只有前8的规模,那时候很多小而美或不同的子品牌会并入到大品牌里,会形成集团不同的品牌分类,最后会形成几家巨无霸的企业。

这里面每一家企业都是三五百万是基础,如果那时候汽车企业在全球没有三五百万的量,那你“活不下去了”以前汽车的差异在于品牌、文化、个性,其他能力差别并不远。

最近GPT在半年不到的时间席卷全球,实际上研发了很久,软件、服务、生态在某个转折点会形成巨大的快速变化。汽车很重,要求很安全,有政策法规的限制。过去10年20年里变化慢是对的,但下一个10年,这场变革会是绝对的趋势,且趋势不可逆。

三、小鹏的思考:将来“32进8”有三个原理

小鹏会做什么事情?今天是架构发布会,我认为在将来想“32进8”有三个原理:

1、是全新架构。能在成本、效率、体验、全球化上做到很好的平衡。

2、是底层需要很强的全球化组织管理体系。过去车企里、互联网产品企业里,组织阵型都很难拥抱智能电动汽车的全球化,需要变化,需要改革,需要重建。能不能建立跟车企不一样的,像互联网一样以横向为组织力的产品推动模式?又能够把车企的规模、供应链、制造、安全、质量真正把握好?这是下一代三五百万,一年收入一万亿人民币以上的车企,必须要做好。

3、是能不能面向全球实现营销,最后做到有规模的硬件和有规模的软件。

以上三点是最后企业能不能在全球活到8家里的基础功、产品力、营销力,这几“力”组织起来的是有没有可能(实现)。这还是必要条件,还不是充分条件,充分条件需要做好切角和节奏。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小鹏在架构层做了什么事情。

(1)成本平衡。要极致成本,把成本全流程平衡好。

(2)高效研发。如何超高效率的研发?过去的时间里小鹏可能每年出一款车,但基于今天发布的架构平台,小鹏会有大约10款车左右在未来一段时间发布,而且效率会非常快,质量远远超过之前,且成本更低。

(3)高端体验。如何端到端把客户全流程体验,特别包括智能汽车运营能力、服务体验。

以上三点是在全新架构平台里要实现的重要事情。

过去5年,小鹏在此技术架构里用了4款车的历程,累计研发超过100亿。未来5年里,会有超过3倍以上的投入(300亿)进一步推动架构平台。

小鹏下一代的“全域智能进化架构”,相信这一架构是无人驾驶到来之前高端智能电动汽车终极的技术架构。

过去的时间里,对于智能电动汽车做了很多探索,但什么是客户所需要的,且能够做到相当大规模的支持,且能够相当快速地支持快速在变化的环境里不断变化的需求?

我认为,客户对电动汽车要求很简单,首先是安全的,其次是足够的续航且足够低的成本。

这当中很多是冲突的。比如说你想续航更长,最好的方式是用高列的电池,放很多电池,但显然车的重量就高了、成本就贵了。怎么平衡好?对于电动汽车怎么样做到满足客户需求,且又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

现在有很多智能化公司、智能化能力,无论是智能座舱还是智能驾驶都在快速变化,这些变化会导致了让客户有好的体验,不好也会带来挑战。例如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成本很高,例如客户认为有很多好的能力为什么不能一次性管理和升级?我相信这是很多新进入的智能汽车公司在OTA上都会碰到的很大困难。

智能汽车的核心在运营,以前做一台车都是硬件,主要来自于供应商。但当汽车开发完开始交付的时候,后面基础的能力都是在供应商原来已经固定的能力上,但智能汽车可不一样,智能汽车相当成本、相当能力来自于后期,来自于不断的OTA,来自于不断的变化,变化会让客户产生很高的兴趣跟满意度,但是也有巨大的不一致性跟巨大的成本。如何把两者最优地匹配好?反而是将来智能汽车的重点。

今年看到有很多汽车公司采用很多供应商解决方案,智能化能力在不断提高。内部笑称“地板能力在不断提高”。但也看到另外一个点“天花板”的能力是否跟以前一样?以前是用多个域、多个不同的能力实现客户的不同需求。但我相信在五年以内,汽车跟电脑,汽车跟未来的机器人都一样,有一个主算力、一个主模型、一个主框架就可以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

如果你想做到这样,必须考虑不能用原来的“多生孩子好打架”逻辑,必须考虑不能用原来全部是供应商的逻辑,必须要考虑如何迭代?体系怎样?产品开发如何快速且低成本?

“扶摇”的全域智能化架构小鹏做了整整五年,相信新架构会让小鹏车型的研发周期缩短20%,通用化率最高可以达到80%,甚至成本通用化率还高过80%,并且在动力、补能、智能、智造等方面都会进一步,让小鹏在下一个五年的变化的趋势里继续领先。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