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挂牌转让密集出现 中小公募股权不香了?;本文自源证券时报,责任编辑:邵婉云的报道:
证券时报记者 安仲文
在公募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后,中小公募基金股权在财务投资者眼里已不香了。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趁着中小公募仍有可观的盈利能力,今年最后一个月内中小基金公司密集出现股权转让现象,包括银河基金、长安基金、红塔红土基金、民生加银基金等,部分投资者所持的基金公司小部分股权,多次转让也未能成交,上述公募基金股权变更,均指向具有财务投资者身份的小股东。
业内人士认为,财务投资者的身份背景至关重要,其投资逻辑和基金经理类似,意在投资“好行业中的好公司、头部公司”,在行业集中度较低阶段,投资者难以分出谁是潜在赢家,而当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头部格局稳定后,留给中小公募的黄金时间可能所剩不多。数据显示,非货基管理规模前二十大基金公司的市场份额占比高达64%。
行业剧烈变化
中小公募频现股权转让
15年前,当主流基金经理在A股拥抱金融股的时候,公募基金的股权投资价值或是最具吸引力的,而当基金经理越来越看好未来的半导体、新能源以及其他黑科技,不同行业、不同公司股权性价比发生激烈变化的当下,一批中小公募基金的小股东们,急于退出。
中油资本12月9日发布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资本有限责任公司拟与公司控股股东中石油集团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以3.23亿元购买中石油集团持有的银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12.5%的股权。
根据披露的信息显示,银河基金共有五位股东,中国银河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50%,其他四位小股东持股比例均为12.5%。针对本次交易,资产评估机构以2021年12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对银河基金净资产评估价值为 25.83亿元。本次股权转让价格以前述资产评估结果为依据,按照标的股权占比12.50%计算,本次股权转让价款确定为3.23亿元。
银河基金并不是唯一出现小股东转让股权的中小公募。几乎在同一时间,北京产权交易所信息显示,三峡财务拟转让民生加银基金6.67%的股权,转让底价为1.49亿元,这也是三峡财务第三次试图转让其所持有的民生加银基金股权,此前两次挂牌均未能成交,不过,本次转让底价较上一次大幅提升约90%。
北京产权交易所同时还披露了长安基金的相关信息,长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6.67%股权的项目于11月29日开始披露,转让底价显示为3700万元。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这是长安基金相关股权的第二次挂牌转让,在2021年12月,这部分股权也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有过挂牌,当时的转让底价也是3700万元。
此外,还有红塔红土基金。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信息最新披露,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持有的红塔红土基金10.48%股权在该所公开转让,转让底价近1.28亿元。该公募基金的股权结构信息显示,红塔证券持股59.27%,北京市华远集团持股30.24%,深创投持股10.48%。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国烟草总公司。
中小公募盈利稳定性面临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挂牌转让股权的中小公募,其中大多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但依然阻挡不了小股东们三番两次地试图转让。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银河基金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8.37亿元,净利润达到1.60亿元。今年前三个季度,银河基金实现营业收入5.45亿元,净利润1.54亿元。民生加银基金公司2021年营收约11.48亿元,净利润为2.59亿元,2022年截至三季度末,营收约5.86亿元,净利润也超过1.5亿元。甚至规模较小的长安基金盈利能力也相当不错,2021年长安基金营收约3.55亿元,净利润接近6000万元。
即便如此,以财务投资为目的的小股东还是多次试图转让,其中民生加银基金已在四年间被三次挂牌股权转让,长安基金在短短两年内也出现两次股权挂牌转让。
“留给小公募的黄金窗口已经不多了。”华南地区一家中型公募基金总经理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曾强调,行业资源和人才越来越多流向头部公募基金公司,许多小公募在资源开拓、品牌背书、招揽人才方面存在较多劣势,也因此面临很大生存压力。
证券时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未来或有更多的中小公募基金存在小股东的转让需求。深圳一家迷你公募基金总经理向记者透露,该公司股权结构中的小股东存在股权转让的需求。
财务投资者对行业趋势更敏感
转让者的身份背景和需求,能进一步凸显行业趋势的激烈变化。
上述四家中小基金的股权转让信息显示,拟出售股权的投资者均具有财务投资者的身份背景。业内人士认为,财务投资者倾向于在最好的时间进行变现,与战略投资者和公司实际控制人“扛住所有”大为不同的是,财务投资者对行业趋势前景的变化更有专业判断和敏感度,财务投资者更希望在低位进入、高位卖出,相关公募基金小股东的财务投资者的背景,是上述中小基金股权转让背后的重要关注点。
那么,财务投资者们究竟关注到哪些行业趋势因素,以至于要在所持有的中小公募盈利尚佳的时候,决定退出呢?
业内人士认为,财务投资者的股权投资和基金经理的选股逻辑差别并不大,核心策略是 “投资好行业里面的好公司、头部公司”,但在国内新兴科技行业持续涌出,公募基金行业日渐成熟,公募行业资源加速向头部公募集中的背景下,行业集中度的持续提升趋势,已是中小公募的财务投资者们不得不担心的问题。
显而易见的是,相比于金融行业的股权吸引力,财务投资者们基于行业趋势、不同行业、不同公司之间的股权投资性价比,具有更大的需求将资金利益最大化。
集中度持续提升
行业格局基本明确
某种意义上来说,公募基金的行业集中度更符合基金经理选股时所强调的,在高集中度的成熟行业,更容易分出潜在的赢家和潜在的输家,而公募基金行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正迎来行业的“分水岭”,行业格局逐步走向成熟稳定。
“在行业集中度并不太高的情况下,很难知道谁是未来的赢家,谁是未来的输家,但是行业集中度非常高了,情况就很明显了,直接买行业的头部公司。”深圳一位超大型公募基金经理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任何一个行业刚刚变得有利可图时,都会吸引各路资金蜂拥而入,这是资本逐利的属性,此时行业参与者过多,竞争充分,行业集中度很低,还很难分出赢家和输家。
上述人士强调,在行业变得越来越成熟稳定后,集中度大幅提升的行业格局已经变得非常清晰,头部公司掌握了行业的市场话语权,此时资本会寻求从行业的非头部公司中退出。证券时报记者也注意到,毕马威刚刚发布的报告指出,公募基金进一步高质量发展中,头部公募的行业集中度仍有上涨空间。
另外,晨星发布的《中国公募基金管理人发展分析报告(1998-2022)》统计也显示,过去十年,非货基管理规模前五大基金公司的平均市场份额占比为25%,非货基管理规模前十大基金公司的平均市场份额占比为43%,非货基管理规模前二十大基金公司的市场份额占比为64%,可见公募行业集中度之高。这也极大地影响财务投资者对中小公募股权的兴趣。
本文介绍到这就结束了,感谢证券时报责任编辑:邵婉云辛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