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球资本的“活水”将流向何处?业界学界专家解惑;本文自源中国青年报,责任编辑:程春雨的报道:
全球资本的“活水”将流向何处
“投资者需要用前瞻的眼光来看中国的发展,比如中国要素市场改革,一些大项目的推动等。”“作为投资者,要把钱投入到中国的‘深土’中去,即投入到中国广袤的中小微企业中去,小微企业一头牵着经济增长,一头牵着民生。”
---------------
当前,在多重风险叠加之下,全球不同经济体均面临不尽相同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风险和压力。在此情境下,全球资本将流向何处?亚洲地区的投资机遇几何?投资中国具有怎样的前景?日前,在第十三届财新峰会上,多位来自业界学界的专家针对这些问题发表了他们的见解。
亚洲仍是全球经济的亮点
全球经济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今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对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测从7月的2.9%下调至2.7%。对明年欧元区发达经济体增速的预测由1.3%下调至0.5%,其中,对德国的增长预期更是由0.8%下调至负0.3%。
在会上,IMF第一副总裁吉塔·戈皮纳特表示,当前,正值全球经济面临严峻挑战之际,2023年,全球经济的前景可能更加灰暗。她说,“最糟糕的时刻尚未到来。”
从投资角度看,淡马锡中国区主席、全球科技与消费投资联席总裁吴亦兵称,全球范围内整体的投资环境仍面临很大挑战。他发现,从前投资活动是回报驱动,并不断带动全球化,然而,现在投资者在评估时,更加关注安全问题、供应链韧性等多重因素。
那么,亚洲未来的经济前景如何?IMF驻华首席代表史蒂文·巴奈特认为,“即便现在全球的经济环境如此黯淡,亚洲仍然是一个不错的增长区域。”
IMF对亚洲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的预测2022年是4.4%,2023年则为4.9%。相较于过去,虽然这个增速不算强劲,但也显示出对亚洲经济的期待。
与此同时,史蒂文·巴奈特也提出,相较于发达国家,新冠肺炎疫情给亚洲一些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带来的影响更大也更长久,这是亚洲面临的中期挑战。他指出,这是因为亚洲企业的债务相对较高,部分地区还伴随着劳动力供给收缩的问题,存在较大的下滑可能性。
在新开发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行政官周强武看来,虽然亚洲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远低于过去20年来平均5.5%的增速,但从总体看来,亚洲仍是全球经济的亮点。
同时,周强武也指出,从资金供给看,今后一段时期,一些经济体的公共部门普遍存在财政空间有限而长期投资不足,难以保证持续稳定投入的问题。然而,私营部门将因这些投资周期长、投资量大、收益不确定等特点,投资意愿明显不足。
对此,他认为,打通投融资瓶颈,不仅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更需要行之有效的投融资机制和平台,以调动更多资源,特别是撬动私营部门的投资,多边开发银行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和机制。
投资者对中国和东南亚两个市场充满信心
投资者对亚洲、对中国的信心在逐渐恢复。
在会上,吴亦兵表示,中国经济增长出现疲软之势可能已在二季度见底,但随后的复苏仍然不够均衡。“不过,我们非常正面地看到近期优化疫情防控、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政策的推出,提振了市场和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
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公布了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作为投资者,吴亦兵更看重清晰的政策和有效的沟通。他认为,新举措的出台是一个很重大的事件,也是全球投资者最关心的事件之一,给投资者吃了颗“定心丸”。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对中国市场有更多期待。伍德克说,“现在的投资环境其实是越来越好。一些海外公司不仅仅看到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投资不断流入,也看到东南亚、印度等地区的机会。因此,我们也不断地促进在华投资。”
投资中国还是投资东南亚,成了一些投资者关注的重点。淡马锡深耕中国和东南亚市场多年。吴亦兵表示,这两大市场所处的阶段和各自的优势不同,但都涌现了结构性的趋势所带来的机会。“这两个市场是相辅相成的”。
他认为,中国在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产业链整体都在升级,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涌现出一批立足本土、布局全球的企业,它们逐步发展为全能冠军型企业。在细分领域,也有领先的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整个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存在数字化重构和升级的机会,我们在医疗、消费、科技等领域都可以看到这些趋势和机遇。”
吴亦兵也谈道,过去在中国看到的趋势和累积的经验可以在投资东南亚市场时借鉴。近年来,东南亚基本面发展稳健,丰富的人口红利吸引了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迁入。同时,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带动了消费增长和升级。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相互融合也催生了新机遇。
吴亦兵表示,“总体来说,两个市场非常互补,我们对两个市场都充满了长期的信心。”
深耕中国 走出一条新路
如何看待投资中国的前景?史蒂文·巴奈特表示,从长期角度来说,中国仍是一个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
厚朴投资创始人、董事长方风雷认为,当前,整个世界的形势不够清晰,正是考验投资者谁更有智慧、看得更长远的时候。
他表示,对投资者来说,中国市场有不少优势。首先,从全球资产配置角度来讲,中国市场不可忽视。伴随着越来越开放的外资准入政策,未来,外资在中国债券市场中占比可能从当前不到4%提升至10%-15%。中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对投资者仍有很强的吸引力。此前,他曾表示,中国是少有的能为大规模资金提供可观收益的 “良港”,“西水东流”乃大势所趋。
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898.6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4%,折合1683.4亿美元,增长17.4%。
方风雷还指出,投资者需要用前瞻的眼光来看中国的发展,比如中国要素市场改革,一些大项目的推动等。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中蕴藏的诸多机遇正在逐步显现。
滴灌通集团创始人、主席李小加关注到,一些欧美投资者对投资亚洲、投资中国,存在一定的焦虑情绪。但更多欧美之外的投资者更看好中国长期向好的趋势,希望与中国建立深度链接。他说,“中国一定会有大批量的(投资者)来,大家要有信心。”
李小加认为,作为投资者,要把钱投入到中国的“深土”中去,即投入到中国广袤的中小微企业中去,小微企业一头牵着经济增长,一头牵着民生。
李小加介绍,滴灌通推出了一种新型投资模式,名为“每日收入分成合约”(DRC),是指投资者根据店铺的每日收入进行分成。这是一种基于小店的投资模式,即小店有了收入,才开始按照合同给投资者分成,一直给到约定的回报完成为止,分完以后,投资者就走了。他解释,“它不是股,也不是债,小店如果失败了,也不用还钱。”
“基本上我们都忙不过来。”李小加说,他们在深圳前海办公室,来融资的小微企业主在办公室前排起了队,他们多是对这个市场充满信心,来这里寻求开店资金的。
另一边,近期,国际上市公司暴跌的消息频频传来。李小加认为,在传统的华尔街模式里,资本市场大多会选择投资上市公司。然而,当投资者之间的悲观情绪互相传染后,投资者“跑了”,导致企业被“践踏”,失去了价值,而这并非是一些企业本身出了问题。
李小加称,当前,他们采用大规模、分散化的投资方式,在小店收入端做浅接触,投资过程简单、迅速,这就避免了华尔街模式的上述弊端。按照这种模式,中国消费金融很有可能完全走出一条与华尔街模式完全不一样的路。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丽梅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文介绍到这就结束了,感谢中国青年报责任编辑:程春雨辛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