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国通胀见顶押注过于自信?华尔街、美联储接连提醒市场勿过度解读;本文自源第一财经,责任编辑:彭婧如的报道:
美国10月CPI数据回落且低于市场预期,令投资者欢欣雀跃。但一些分析师提示,市场要当心再度犯下预期通胀见顶和美联储政策转向的错误。
其实,在美联储理事沃勒(Chris Waller)14日在澳大利亚表示利率将“继续上升”后,市场已出现反转,而更多联储官员可能继续回击市场上周的“自满”情绪。
当心过度解读
上周公布的美国10月CPI数据同比上涨7.7%,低于市场预期的7.9%,较前值8.2%大幅回落,为今年1月以来最低水平。闻声,美股上涨,美元、美债收益率回落,黄金录得2020年4月初以来最好的周涨幅。但华尔街的一些大型机构的基金经理并没那么“自满”,他们押注未来几年全球仍将不得不与高通胀作斗争,而这将改变各种投资策略的游戏规则。
目前,一项衡量市场通胀预期的指标显示,市场预计未来的价格增长将趋向于接近美联储2%的目标,交易员还预计借贷成本将在明年见顶。此外,根据外媒汇编的数据,最近几周,现金类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出现了创纪录的资金外流,比如,近50亿美元的规模的iShares短期国债ETF(SHV)刚刚录得史上最大规模的两周资金流出规模。在稍早的多资产同步下跌中,投资者曾将现金作为股票的替代品,而眼下降低现金持有量意味着他们正在押注通胀放缓。但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JPMorgan Asset Management)正坚持维持创纪录的现金配置,瑞银集团旗下的一个对冲基金解决方案团队也继续保持防御性投资策略。英侍曼集团(Man Group)也称,所有迹象表明,价格压力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强劲,通胀交易仍将持续。
摩根大通资管的固收投资组合经理贝罗(Kelsey Berro)称:“实现软着陆,即美联储能够在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情况下将通胀一路拉回到目标水平的可能性仍然很低。尽管通胀确实开始走低,但减速速度和最终的平衡点仍高度不确定。”为此,摩根大通仍然主要投资于短债。而此前,在许多市场人士预测通胀只是疫情后的暂时现象时,摩根大通就一直警示,市场将面临“粘性通胀”。
奈德·戴维斯研究公司(Ned DavisResearch Inc)的首席美国策略师克利索德(Ed Clissold)也认为,现在重返股市或债市都可能还为时过早。该公司仍在减持股票和增持现金。克里索德称:“现金收益率可能仍具吸引力,在高通胀局面被打破前,美联储不太可能转向激进的货币宽松政策。这意味着,股票等风险资产仍将下跌。”
在英侍曼的量化投资项目Man AHL中,基金经理预计趋势跟踪策略将继续跑赢大盘,因为在通胀驱动的价格持续上涨背景下,趋势跟踪策略一直维持较好的回报率。他们还预测,在通胀持续的情况下,利用价差进行的各种套利交易也仍具吸引力。Man AHL的首席投资官克哥纳克(Russell Korgaonkar)指出:“今年稍早,投资者一度对通胀及美联储政策前景过于自信。眼下,他们有可能又一次过于自信了。”
美国银行的策略师哈内特(Michael Hartnett)同样表示:“任何希望迅速缓解价格压力的基金经理都可能都想得太远了。由服务业快速增长和工资上涨导致的‘通胀粘性’将持续下去。虽然通胀最终会下降,但仍将高于过去20年的区间。”
瑞银也尚未放弃防御性策略。“我们一直在为通胀走高、经济增长放缓的新形势做好投资组合准备,我们预计风险资产将继续波动。”瑞银对冲基金解决方案业务副首席投资官鲁利(Edoardo Rulli)称,“股市和信贷市场的贝塔值仍处于历史低位,我们仍保持防御性头寸。”
市场回应
这些基金经理的警示似乎已经得到了佐证。
沃勒14日上午在瑞银会议上表示,利率将“继续上升”,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高位,直到我们看到通胀率降至接近我们目标的水平”。当被问及终端利率是否会达到5%时,他称:“这取决于通胀的走势,如果通胀不回落或反弹,我们可能不得不加息……现在通货膨胀决定了这个数字的最终走向”。
基准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随即攀升7个基点,至3.88%,2年期美债收益率也攀升6个基点至4.40%,澳大利亚10年期国债收益率同样攀升8个基点,美元也重新转涨。新西兰银行(Bank of New Zealand)的策略师黄(Jason Wong)表示,市场在得到“美联储不会因为一次CPI数据转好就改变对通胀看法”的提醒后立刻做出了反应。
事实上,不仅沃勒,近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票委、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Mary Daly)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联储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更难驾驭的阶段,通胀的演变存在的巨大不确定性,终端利率很可能至少达到5%。
美联储副主席布雷纳德(Lael Brainard)也将于14日稍晚发表讲话。15日还将公布美国10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数据。澳大利亚联邦银行的策略师团队在给客户的报告中写道,美联储官员们本周可能会陆续回击上周的市场反应,因为他们希望收紧而不是放松金融条件。
本文介绍到这就结束了,感谢第一财经责任编辑:彭婧如辛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