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疆优化“鱼水情”(生态养殖助力“吃好鱼”);本文自源中国新闻网,责任编辑:左雨晴的报道:
八家户村生态渔业养殖基地通过科学调控、生态养殖,形成了一条集养殖、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 玛纳斯县融媒体中心供图中新网乌鲁木齐11月14日电 (苟继鹏)进入11月以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境内池塘养殖的鱼进入成熟期,养殖户忙着撒网捕捞,一派鱼跃人欢的丰收之景。
近日,记者在玛纳斯县兰州湾镇八家户村生态渔业养殖基地看到,一片片池塘错落有致,养殖户娴熟地撒网、捕鱼、分拣、称重、装车,忙得不亦乐乎。
近几年,八家户村生态渔业养殖基地通过科学调控、生态养殖,形成了一条集养殖、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养殖户平军说:“今年我承包了400多亩鱼塘,养了草鱼、鲤鱼、花鲢等5种鱼,预计总产量达200多吨。现在养鱼也都实现自动化,节省了人工,提高了工效,预计今年收入能达到60万元。”
该县地处天山北麓玛纳斯河谷,境内有玛纳斯河和塔西河两条河流,水资源丰富,发展渔业具有一定地理优势。近年来,玛纳斯县不断加大河谷生态修复与保护,源源不断的天山冰川融水更加洁净。同时,当地持续加大对特色水产养殖的政策支持力度,实现渔业年总产量约2500吨。
看似“缺水”的新疆为何能养鱼?其实,新疆坐拥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还有额尔齐斯河、伊犁河等重要河流。此外,新疆境内湖泊众多,比如博斯腾湖、赛里木湖、艾比湖等,为渔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新疆渔业几十年来经历了从小到大的发展转变,新疆人从曾经“吃鱼难”到如今“吃好鱼”的转变,是其发展的真实写照。
每年十月前后,新疆赛里木湖的高白鲑就进入捕捞高峰。“今年预计能捕捞400多吨鱼,我们将开足马力进行深加工。”近日,新疆赛湖渔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宗霖说。该公司从高白鲑、金鳟、虹鳟等冷水鱼良种繁育开始,建起了养殖、深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2021年销售收入达2000多万元。
刘宗霖说,赛里木湖的鱼卖得好,得益于这里优良的生态环境。他说:“我们在赛里木湖较早开启了生态养殖,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每年进行水质与湖区承载力调查,科学投放鱼苗。”
无独有偶,作为新疆最大的渔业基地,博斯腾湖多年来一直秉持着“人放天养”的生态养殖理念。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实施禁渔期专项治理、人工增殖放流等措施,有效增加博斯腾湖鱼类种群数量,使博斯腾湖渔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在刚刚结束的秋季捕捞旺季,博斯腾湖水清鱼肥获丰收。“从6月开始捕捞野生池沼公鱼和其他鱼类,9月中旬进入捕捞旺季。这些年随着生态环境和水质改善,产量喜人。”新疆博斯腾湖生态渔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凯说。
数据显示,2021年,新疆渔业产值35.95亿元,同比增长16.8%。如此规模虽难比江南鱼米之乡,但在西北五省份仍为翘楚。不过,对于身居内陆的新疆来说,水资源尤为宝贵,发展渔业时提倡生态养殖、处理好“鱼水情”是为长远之道。(完)
本文介绍到这就结束了,感谢中国新闻网责任编辑:左雨晴辛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