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热推荐:预制川菜通用团体标准有望下月出台

2022-09-23 15:46

来源:成都商报 作者:小林

  原标题:预制川菜通用团体标准有望下月出台;本文自源成都商报,责任编辑:陈文韬的报道:

  川味产品占全国预制菜50%以上,消费者喜爱超七成

  预制川菜通用团体标准有望下月出台

  “我从来不吃,那(预制菜)是猪狗食。”近日,在某直播间内,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脱口而出的这句话,引发广泛关注与争议。

  随后,智纲智库工作人员回应称,王志纲这一言论属个人发言,不针对某一个行业或某个个体。但“一石激起千层浪”,当下正火热的预制菜行业已被推上“风口浪尖”……

  9月20日,成都大学肉类加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川味预制菜研究院院长王卫教授告诉记者,预制菜是预制食品的种类之一,国内预制菜市场规模2026年可能突破万亿。他认为,王志纲的“预制菜言论”虽然过于极端,但也提醒应该对预制菜的食品安全等问题引起高度关注。

  另外,根据统计,川味产品占全国预制菜50%以上,消费者对川式预制菜喜爱超七成。四川省预制菜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刚向记者透露,为规范行业,目前正在编制预制川菜的通用团体标准,计划今年10月出台。

  争议

  “预制菜”有无营养和健康隐患?

  王志纲在直播间的发言,引起争议。

  有网友认为,预制菜原材料不新鲜、质量差、没营养,还可能含有防腐剂、添加剂,长期食用对身体不好;也有网友认为,预制菜方便快捷、省时又省力,不应被如此贬低……

  对于网友担心的问题,四川旅游学院烹饪学教授、中国烹饪大师周世中向记者表示,经过高温高压的预制菜,确实存在相对较多的营养流失,但对人体吸收而言,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且人体对营养的吸收也因体质差异而不同。此外,添加剂的使用,只要符合国家卫生和质量要求,对健康不会造成影响。

  王刚指出,预制菜最敏感的就是锁鲜保鲜、复原度的问题。对于复原度的问题,首先是加工技术,各种菜品加工形成的风味,加工的温度及时间匹配很重要;其次在加工装备方面,部分加工装备与预制菜不配套,致使企业标准化程度还不够。

  王卫指出,“目前,有不少消费者对预制菜持否定态度。”王卫认为,任何营养不全面的食品,只要不是天天大量吃,偶尔食之可调节口味,不足的营养可通过其他食品补充。

  背后

  万亿市场前景引企业挤赛道

  实际上,预制菜并非新鲜事物。作为预制食品的种类之一,它早已在欧美、日韩等地经历过高速发展,如今进入平稳期。

  王卫向记者表示,国内预制菜起步较晚、消费比例较低,但在诸多因素推动下,也迎来持续快速发展的“风口期”。据介绍,近年增长率达20%左右,是各类食品中增长最高的品类之一。同时,国内预制菜市场规模2022年达到近4000亿元,2026年可能突破万亿元。

  在预制菜迅速发展的背后,是各行业企业纷纷抢入“赛道”。目前,我国预制菜及其相关企业已超过6.8万家。王卫表示,肉制品加工企业推出各式预制菜肴产品,餐饮业则通过中央厨房建设进行产业延伸和新途径拓展,不少企业挤入预制菜热门赛道。

  不过,根据《观潮新消费》分析,预制菜的发展喜忧参半,20家预制菜相关上市公司中,仅有10家实现了营收、净利双增长。而对于更多挤入赛道的中小企业,在上涨的原辅料价格、高昂的冷链物流费用、太多的产品竞争等诸多因素影响下,这个产业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美妙,甚至非常残酷,因此建议急切进入这个赛道的企业应审慎。

  周世中也认为,预制菜虽可解决人们日常生活的许多饮食需求,但对餐饮企业而言,应只是三至五年的短期火爆效应。他建议对预制菜有投资意向的个人或企业既要有上游供应渠道,更要有下游销售渠道,这样才能保障良性循环,“不能盲目投资。”

  另外,技术实力也是关键。“预制菜门槛虽低,但要求很高。”王刚向记者表示,预制菜目前处于发展初期,个别企业不计规模想进入赛道,愿望是好的,但加工手段和方法上有些不科学,或不完善。

  动作

  预制川菜通用团体标准计划今年10月出台

  对于我国预制菜的发展,王卫表示,目前,我国在预制菜上的定义普遍比较模糊,有的广义概念更是将工业化主食、方便食品、传统肉制品、预制餐、净菜配菜、调味泡菜、调味品等即食、即热、即烹、即配的食品均纳入预制菜的范畴,也即是将几乎所有预制食品都装入预制菜的框里。

  王卫认为,预制菜并非无据可依,但存在针对具体产品的卫生标准与加工规范的缺乏或不配套。

  同样,王刚指出,目前,预制菜的边界感不是很强。在他看来,预制菜更多的应是即烹类和即热类,然后适度包括一些即配类。

  记者注意到,预制菜行业由于相关标准不配套和监管难,质量安全隐忧也浮出水面,使用劣质食材、生产不规范、卫生不达标、包装材料不安全、菜品风味差等情况时有发生。据媒体报道,今年以来,已有多地探索出台预制菜标准,以解决行业食品安全监管技术标准缺失的问题。

  关于预制菜产品安全控制问题,王卫表示,调研表明规范化食品加工龙头企业或成熟的大中型中央厨房,产品质量可得到保障。而一些不规范的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和餐饮业初级中央厨房,存在原料质量把关不严、加工过程微生物污染、产品品质低劣等问题。“随着产业发展,风险评估、监督监管和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将逐步构建和完善,这些问题可望得到逐步解决。”

  令人欣喜的是,王刚向记者透露,他们正在编制预制川菜的通用团体标准,计划在今年10月出台。“主要是为了规范这个行业。”他介绍,该标准包括川菜预制菜的分类与术语、预制菜生产通用技术要求、预制菜质量安全追溯通用技术要求、预制菜的分级评价等方面。目前,初稿基本完成,正在汇总整理和完善。

  据统计,在全国预制菜产品中,川味产品占到50%以上,消费者对川式预制菜的喜爱超七成。

  此外,王刚还认为,除了确立标准外,还应从技术开发、装备开发、冷链物流控制系统开发、包装材料选择等方面着力,加强对共性技术和装备的研发,来解决预制菜存在的共性难题;考虑推动预制菜生产许可证的事,以此加强主管部门对预制菜的监管。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袁伟 姚永忠

  本文介绍到这就结束了,感谢成都商报责任编辑:陈文韬辛苦分享。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

推荐阅读

环球最新:基金自购背后的生意经

发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