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强美元周期结束?机构多转空,美元指数或录得12年来最大单月跌幅;本文自源第一财经,责任编辑:刘阳禾的报道:
作者:后歆桐
美元指数11月以来强势逆转了此前单边上扬的走势。
由此,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看空美元,本月美元可能录得2010年9月以来最大的单月跌幅,此前因强美元承压的货币或迎来“喘息机会”。
本轮美元强势周期即将结束?
11月以来,因预期通胀见顶且美联储将放缓加息步伐,今年多数时候始终呈现单边上涨走势的美元加速走软,全球投资者对美元集体多翻空。11月29日亚太交易时段,美元指数窄幅震荡,交投于106.62附近,虽然守住了周一的涨幅,但较9月28日触及的20年高点114.78已大幅回落了近7%;11月迄今已下跌约4.4%,有望创下2010年9月以来的最大单月跌幅。
根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本周一公布的数据,截至11月22日当周,投机客的美元净空头头寸达到18.2亿美元,升至2021年7月以来最高,已连续第二周呈净空头。
此前的美元多头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和摩根士丹利都表示,本轮美元强势周期即将结束。本月稍早,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希兹(Andrew Sheets)称,美元涨势将在本季度见顶,然后在2023年下跌,从而支撑新兴市场资产。汇丰外汇研究主管梅克尔(Paul Mackel)也在本月的一份报告中写道,美元强势开始消退,可能导致美元回吐这个周期内对多数货币的约半数涨幅。“美元在过去18个月里表现非常好,但推动其迈向数十年来最高估值的一些力量正在消退。”梅克尔认为,未来几个月美元走势可能会震荡,明年第二季度开始趋于缓和,明年美元整体将会“失败”。
美联储最新的会议纪要似乎给看空美元提供了一些佐证。大多数联储官员都认为,美联储很快就应该放慢加息速度。隔夜互换指数也显示,市场对美联储利率峰值的预期已从11月初的高于5%降至最新的5%以下。美债收益率也出现见顶迹象,10年期美债收益率较10月的高点下滑了约70个基点,同样预示着市场预期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已趋向利率峰值。
FXStreet.com的高级分析师特雷维萨尼(Joseph Trevisani)称:“市场对美元指数此前的期望值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且可能已经过头,随着美联储放缓加息预期抬升,美元指数就会回落。此外,最近的一些下跌也可能是由于投资者和交易员在年底前获利了结所致,许多交易公司在12月都会缩减交易活动。”
但巴林银行驻伦敦策略师贝拉施(Agnes Belaisch)仍继续看多美元。在他看来,美联储仍将重点放在控制通胀方面,这意味着在开始降息之前,利率可能必须在高位维持一段时间,这会继续支撑美元指数和美元资产。“美联储的工作还没有完成,做多美元头寸仍然有意义。”他称。
他的想法也得到了另一些联储官员表态的印证。周一,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和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James Bullard)双双表示,降息或需要等到2024年之后才会出现。布拉德称,美联储需要进一步提高利率,然后在整个明年和进入2024年都保持高利率,以控制通胀。美联储主席鲍威尔11月30日的最新讲话将备受关注;美国11月的关键就业数据也将在周五公布。
其他货币或迎来“喘息机会”
无论如何,美元指数的回软给欧元、日元等稍早对美元大幅贬值的货币带来了复苏之机。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驻墨尔本的策略师克雷格(Kerry Craig)称:“市场现在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轨迹有了更好的把握。美元接下来不再会呈现我们此前看到的那种单向买入趋势。欧元和日元等货币还有反弹的空间。”
CFTC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2日当周,在美元净空头增加的同时,欧元净多头飙升至123112手,达到2021年2月以来最高。11以来,美元对10国集团(G10)的所有货币都有所贬值,对日元和新西兰元跌幅达到约7%。
安本投资(Aberdeen Asset Management)利率管理投资总监阿瑟(James Athey)也称,美国通胀正在出现缓和迹象,美联储意识到加息对物价增长的滞后影响。美联储稍后放缓加息意味着美国和其他国家,比如日本的货币政策差异此前已达到极限。基于此,安本投资在大约一个月前,就将美元头寸从增持调整为中性,并预计美元对日元和英镑将走弱。
富兰克林·邓普顿固收策略首席投资官德赛(Sonal Desai)也表示,现在是买入包括日元和韩元在内的此前“承受巨大压力”的货币的好时机。
分析师们还指出,美元指数的回落不仅仅会影响货币市场,也能缓解输入型通胀对欧洲经济造成的压力,降低全球最贫穷国家的食品购买价格,并减轻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美元债务偿还负担。
国际金融协会(IIF)上周发布的《全球债务监测》报告显示,尽管由于债券销售放缓,第三季度全球债务总规模减少6.4万亿美元至290万亿美元,但新兴市场的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却回升至254%,与2021年第一季度创下的纪录高位相当。
本文介绍到这就结束了,感谢第一财经责任编辑:刘阳禾辛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