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期货公司积极“走出去” 海外业务成重要增长突破口;本文自源证券时报,责任编辑:刘阳禾的报道:
编者按:2020年以来,中国期货业体量稳步提升,同时行业内竞争也进一步加剧。如何打造差异化竞争力并从激烈的竞争中突围,这是每一家期货公司都需要认真面对、绞尽脑汁解决的课题。
证券时报记者 沈宁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越来越多的期货公司大胆“走出去”、开辟“第二战场”,一批标杆公司的海外业务更是“开花结果”,成为重要业绩贡献点,也为中国期货业的国际化大局添砖加瓦。
期企海外业务发展迅速
2006年,南华、永安、广发等6家内地期货公司首批获准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中国期货公司自此打开国际化大门。2015年后,期企“走出去”的步伐加快,截至今年8月,共有23家期货公司在境外设立了26家一级子公司、30家二级子公司。
海外期货经纪业务是国内期货公司发展海外业务的支点,少数公司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多元化海外业务,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比如,南华期货已成为以横华国际作为境外控股公司,下属10家一级子公司、5家二级子公司,以证券交易、期货合约交易、杠杆式外汇交易、投资顾问服务、资产管理、清算服务、贸易服务于一体,覆盖香港、芝加哥、新加坡和伦敦四个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市场综合服务商。
去年以来,南华期货海外业务表现突出,发展模式颇具代表性。南华期货半年报显示,截至上半年,该公司境外金融服务业务中证券、期货及外汇等经纪业务客户权益总额为105.78亿港币,同比增长54.69%;境外资管业务规模14.50亿港币,同比增长32.66%,增速显著高于国内业务。
横华国际董事长张子健表示,近两年,横华国际的整体业务有非常大的突破。横华国际业务的快速发展,首先得益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得益于国家出台了支持中资企业发展的相应政策;其次,横华国际的母公司南华期货始终秉持合规经营稳健发展的理念,严格将风险管控放在首位,推动横华国际清算业务的布局,特别是南华期货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极大地提升了南华期货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对海外业务的发展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最后,是横华国际审慎控制风险,在合规及交易风控层面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东证期货自2018年9月在新加坡设立了全资子公司后,最近几年同样实现了快速发展。“新加坡在疫情之中一直坚挺,并且正逐渐比肩香港成长为亚洲的经济与金融中心,这对于我们业务的发展有着不容小觑的促进作用。另外,整个亚洲衍生品市场的巨大潜力也不能忽视,由于中国期货市场逐渐开放,许多境外客户和投资者正积极寻求参与交易的机会。因此,这两年我们的客户总量和客户权益不断创下新高。”东证期货国际(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魏进宝称。
助力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
中国期货公司在海外开拓业务的同时,也推动着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的落地。
“在期货国际化品种的创新业务方面,新永安期货会选择和母公司一起合作,充分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一起去解决客户实际的需要。例如在2021年的时候,我们就与母公司一起完成低硫燃料油‘境内交割+境外提货’的创新业务尝试。客户通过买入低硫燃料油合约进入交割,我们为客户制定了详细的交割流程计划书,母公司协调交割等各个环节,双方协作共同完成这项业务,不仅是中国期货从交割端走出去的尝试,也是期货公司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尝试。”新永安国际金控总经理姚律对证券时报记者说。
魏进宝表示,作为东证期货国际化的排头兵,其使命就是结合东西方投资者,在合规的前提下,把国际客户引进来,让中国客户走出去。另一方面,也帮助母公司打开海外市场,辐射全球,提高集团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在完成使命的过程中,我们把许多客户引进中国期货市场,同时也大力开发许多在中国境外设点的国有企业、产业和机构客户,满足它们通过期货和场外外汇产品进行套期保值的需求。”魏进宝说。
据张子健介绍,目前横华国际已积极完善新加坡交易所20号标胶FOB交割能力和日本TOM交易所3号烟片胶交割设施,具备了仓单交割能力。目前,已有多家东南亚著名橡胶贸易商、生产商通过横华国际期货参与橡胶期货交易。此次仓单生成,也标志着以横华国际为代表的中资期货海外公司,在服务境外客户通过境内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以及仓单交割设施方面的进一步完善。
2020年12月23日,一家香港知名能化贸易公司的5000吨低硫燃料油期货厂库标准仓单通过横华国际期货在洋山申港国际石油储运洋山库区注册成功。2020年12月25日至31日,低硫燃料油期货首个合约LU2101顺利完成首次交割,交割量总计4.66万吨,交割金额1.16亿元,其中该香港公司通过横华国际期货卖出交割5000吨,另一家注册在新加坡的知名能化贸易公司通过横华国际期货买入交割1000吨,并在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新加坡)有限公司完成提货。这标志着,“境内交割+境外提货”这一全球首创的制度设计完成了从理论到业务实践的转变。
资本金与人才储备仍是痛点
中期协副会长王颖在“2022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上提出,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要行稳致远:一方面要支持期货经营机构做大做优,推动期货行业的国际化发展,并建议继续支持期货经营机构壮大资本实力,拓展业务范围,增加收入,加快国际化的步伐;同时也要给予“走出去”的境外期货子公司更多的政策支持,支持它们与境内母公司发挥协同效用,进一步做强做优境内期货公司。
期货公司如何加快国际化步伐,备受各方期待。从目前情况来看,资本金和人才储备不足仍是行业的主要痛点。
张子健称,资本金不足一直困扰横华国际的业务发展。一方面,南华期货向境外子公司增资,受监管政策限制、审批程序的影响,导致注资过程比较复杂,不能及时解决境外发展资金需求的缺口;另一方面,横华国际因主营业务为期货业务,且一直采取积极的发展策略,在银行融资层面也比较难以获得认可与支持,银行往往要求南华期货提供担保或保证,受限于国内法律的规定,横华国际很难直接向银行融资。近些年,虽然随着香港中资银行对国内期货监管规则及国际期货业务的进一步了解,已在一定程度上同意向横华国际提供一些授信支持,但仍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境外子公司接受注资的流程较为复杂,需要克服审批时间较长、审核内容比较复杂并带有不确定性、审核机构多等这些因素造成的增资困难。因此,作为境外子公司,特别期望能够简化母公司对外增资的审批路径。”张子健建议。
姚律还表示,从境外业务发展来看,期货公司境外子公司还面临着国际化人才储备不足,业务竞争力较弱,以及跨境展业监管的问题。人才结构问题突出,主要体现为中台投研力量的薄弱和前台营销人员的缺乏。
《期货和衍生品法》第十一章着重关注跨境交易与监管协作的内容,里面涉及很多境外经营机构、境外期货交易所、境外期货监督管理机构的相关条款,使得中国期货市场的“引进来”和“走出去”都有了法律的依据。“从境外机构业务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希望关于境内期货经营机构转委托境外期货经营机构从事境外期货交易方面,能有更加详尽和明确的解读,因为在宣传手段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大部分境内客户都是通过母公司了解到境外期货经营机构,以前这个行为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是《期货和衍生品法》推出之后,如何界定转委托,其实业内都希望获得更进一步的解读。”姚律说。
人才紧缺、跨境业务监管等问题导致期货公司境外子公司业务竞争能力严重不足。由于海外金融行业竞争激烈、行业整体ROE(净资产收益率)不高,大多数期货公司境外子公司业务模式过于单一,经纪通道业务已无法满足于现有客户多维度的服务需求,导致最近几年国内中大型期货公司的境外子公司偶尔出现结业关门的情况。
本文介绍到这就结束了,感谢证券时报责任编辑:刘阳禾辛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