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分析|美国经济“软着陆”窗口在关闭,加息放缓窗口在打开;本文自源澎湃新闻,责任编辑:彭婧如的报道:
北京时间11月3日凌晨2时,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由3.00%-3.25%上调75个基点至3.75%-4%,符合市场预期,这是美联储年内连续第四次加息75个基点。美联储称,预计继续上调目标区间将是合适的。
今年以来,美联储已加息6次,累计加息幅度达375个基点。此前5次加息分别在3月、5月、6月、7月、9月,分别加息25、50、75、75、75个基点,75个基点也是美联储1994年11月以来最大的单次加息幅度。
加息落地后,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道指跌1.55%,纳指跌3.36%,标普500指数跌2.5%。美元指数维持高位,现报112.147。
加息75个基点符合预期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分析师白雪对澎湃新闻表示,加息75个基点属于预期兑现。9月议息会议以来,美国通胀压力未见消退,特别是9月核心CPI与核心PCE均保持强劲,其中美联储最为关注的通胀“痛点”:房租,以及核心服务价格仍在加速上行,说明当前阶段通胀韧性仍然很强,这支持了美联储连续第4次大幅加息75个基点的合理性。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教授王晋斌也对澎湃新闻表示,美联储再次加息75个基点,顺应了市场对美联储把抗通胀放在优先位置的预期。
“加息75个基点若如期兑现,其本身对市场情绪不会有太大影响,因为比起本次会议的加息幅度,市场关注的焦点更多在于,美联储在当前经济困局下会如何传达关于未来(尤其是2023年)货币政策走向的进一步信号:是否会暗示何时放缓加息步伐、利率终值是否会发生变化等。”白雪说,当前越来越多的高频前瞻和同步性经济指标、多条关键美债收益率曲线出现倒挂,都明显指向美国经济增长动能正在下滑,未来1-2年陷入衰退的概率大幅提高,市场预期较为悲观。
同时,近期包括英债、日债流动性危机在内的海外金融风险事件,以及对美债流动性风险的担忧,都推升了市场对于美联储放松政策的期待。
建设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曹誉波也对澎湃新闻表示,美联储本次加息75个基点,市场预期较为充分,主要关注点在于美联储后续加息路径的调整。
加息节奏何时放缓
11月议息会议前,市场已对美联储放缓加息开始讨论。目前,利率期货数据显示,市场预期美联储12月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持续小幅攀升,会后升至为56.8%;预期美联储12月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为43.2%。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议息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联储官员们可能会在12月的议息会议上开始放慢加息步伐。
“(放缓加息的)那个时候即将到来,它可能会在下一次会议或之后的会议上到来。”鲍威尔说,美联储官员们将在下次议息会议上讨论加息的步伐。
同时,美联储在此次年内连续第四次加息75个基点的决议声明新增了关于货币政策滞后性的描述:为了判断未来目标范围的上升节奏,委员会将考虑货币政策的累积紧缩、货币政策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胀的滞后性,以及经济和金融形势变化。
就年内来看,白雪表示,12月议息会议之前,还将发布两份(10月和11月)通胀与就业数据。如果通胀回落态势依然不尽如人意,美联储会希望加息前置,可能会选择12月加息75个基点,明年2月再加息25个基点。如果通胀出现实质性回落迹象,则可能选择12月和明年2月各加50个基点。
“在明年2月初加息达到这一利率水平后,由于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具有滞后性,美联储将可能选择暂停加息,即‘需要将政策维持在限制性立场一段时间’,以观察政策效果——主要观察通胀是否会趋势性掉头向下。”白雪说道。
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上还表示,降低通胀所需的利率水平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我们仍有一段路要走"。 联邦基准政策利率的“最终水平”可能高于此前的估计。
可见的是,9月份,美联储点阵图暗指的明年底的利率预测中值为4.6%。
白雪表示,无论美联储选择哪种加息组合,都不会影响明年加息高点将至少达到5%,并将保持这一利率水平的基本预期。同时,也不排除若发生预期外事件,导致明年美国通胀仍未出现实质性缓和这一情况下,美联储将在5%的利率水平上继续加息的可能性。
“考虑到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美国通胀的走势,至少在今、明两年的政策决策中,美联储都会将遏制通胀作为首要任务,甚至默认需要以温和衰退作为代价。因为从历史规律来看,在衰退真正兑现前,货币政策收紧导致的需求收缩对于通胀的遏制效果并不明显。货币紧缩过早转向,也会让之前遏制通胀的努力前功尽弃,通胀卷土重来。”白雪说,除非明年美国经济发生实质性深度衰退,否则美联储在明年年底前出现政策转向,即降息的可能性不大。但未来加息节奏方面会保持灵活,主要取决于后续通胀和包括就业在内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指标走势如何。
鲍威尔还表示,随着美联储提高利率以降低通胀,美国经济仍有可能摆脱衰退,但今年“软着陆”的机会窗口已经缩小。
曹誉波表示,美联储本次会议所提及的监测各项数据对经济前景的影响,会酌情调整货币政策立场,表明美联储已经关注到经济增长的压力,但考虑到良好的就业市场和难以回落的通胀,美联储会继续加息,但在某个时间开始放缓加息幅度。美联储或将在12月会议上对放缓加息充分讨论。
连续强加息对全球货币政策有何影响
曹誉波表示,本次会议决议上,美联储重申了会继续加息抑制通胀,但也提出了调整货币政策的条件,暗示未来加息步伐可能会根据经济表现而放缓。一旦加息路径出现边际调整,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的上行趋势将得以放缓甚至触顶。
白雪表示,美联储再次激进加息之下,虽多数国家也基本都在跟进加息,但受多方面因素制约,收紧力度不及美联储,加上全球风险偏好下降、避险需求也在支撑美元指数持续走强,可能会令各国普遍面临本币进一步贬值的风险。从主要发达经济体情况看,欧元、日元、英镑汇率均已跌至数十年来最低水平,人民币汇率近期也经历了较大幅波动。
“在后续货币政策应对上,各国也将根据本国的经济金融状况做出决策,并不一定会一味追随美联储的加息节奏。比如,即使在日元极速贬值的情况下,日本央行也继续维持了其超宽松货币政策,但会采取适当干预措施应对汇率的过度波动。”白雪说,对中国来说,美联储加息也不会带动国内货币政策跟进收紧。下一步国内货币政策仍将着眼于引导宏观经济回稳向上,还将延续宽松取向。不过,由于近期跨境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波动压力加剧,下一步政策宽松的节奏和幅度会更加慎重。
王晋斌对澎湃新闻表示,除了经济状况之外,美元指数中的经济体货币政策存在错位,也是导致美元指数走强的原因之一。从全球范围看,美元指数走强,资金回流,内外流动性存在差异,导致外汇市场货币进一步承压。
王晋斌表示,汇率升贬可能会受到趋势性影响,为了防止汇率“超调”,央行自9月以来出台了一些规则:9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两个百分点,释放了一些流动性;9月28日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一次性调高20个百分点,降低了货币远期投机的需求,对外汇市场的稳定有一定作用;10月25日又进一步将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1.25,国内金融机构跨境融资的额度从原来的100%上升到125%。这都是为了有更多的美元进来,也是为了稳定汇率。
“央行做了这么多工作,一方面希望通过市场汇率不要影响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另一方面不希望汇率贬值出现超脱经济基本面的‘超调’。中国今年以来基本是降息的,货币流动性相对保持得也不错。货币政策自主、汇率市场化,所以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审慎政策,来稳定汇率及汇率预期。”王晋斌说道。
王晋斌还表示,未来承压主要是由于结构性因素对冲周期性的因素力量在递减。随着国外发达经济体包括其他经济体经济增速的下滑,外部需求减少,中国贸易顺差不再有过去一两年那样大规模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中美周期性差距错位进一步扩大,中美政策性利率出现倒挂,结构性对冲周期性的因素本身又减弱或者下降,人民币会出现一定承压。
“明年经济增长目标对汇率稳定的预期是非常重要的。”王晋斌说,中国今年一到三季度的增速是3%,全年增速在3%以上的概率是非常大的。从经济增速的角度看有一定不确定性,主要是疫情的问题,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包括房地产等对总需求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结构性因素不能对周期性因素冲击保持对冲能力,人民币汇率会有一定承压。
本文介绍到这就结束了,感谢澎湃新闻责任编辑:彭婧如辛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