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证券业勇担社会责任 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自源中国证券报,责任编辑:彭婧如的报道:
“我2012年大学毕业后就从事营业部柜台工作。当时柜台现场开户的投资者经常排成长队,如果赶上市场行情好,我们常常忙得没时间吃饭,每天加班到晚上12点是常态。”回顾十年来工作的变化,上海某券商员工不无感慨地说,随着金融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基本都是线上办理开户业务,有时候营业部一整天也见不到一个客户。
“从线下到线上,客户投资理财方便了,我的工作强度下降了,服务客户的内容多了,效率高了,公司合规水平也提升了。”该员工总结说,十年来,唯一不变的,就是服务投资者的初心。
来自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我国证券行业总资产为11.20万亿元,证券行业服务客户资产规模达70.27万亿元;2022年上半年证券全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融资2.71万亿元。
接受采访的众多证券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证券行业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行业规模和资本实力稳步增长,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形象逐步改善,业务类型及品种逐渐丰富,服务实体经济取得新成效。未来,证券行业将积极开拓创新,更加深入了解客户的投资需求,延伸服务实体经济的链条,为高质量发展蓄力,坚定向着成为服务新经济的专业投资银行目标奋进,努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从经纪业务到财富管理:转型已成行业共识
十年来,从最初的柜台经纪业务,历经经纪业务互联网化,再到现在金融科技加持之下的财富管理转型,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模式发生巨大变化,但服务居民财富管理的初心不变。
中证协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证券行业为客户开立A股资金账户数2.98亿户,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期末余额(含信用交易资金)1.90万亿元。其中,2021年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收入1338.41亿元,同比增加15.27%。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葛小波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财富管理转型已经成为证券行业的共识。一方面,随着证券交易佣金率的不断下滑,以收取佣金为特征的传统经纪业务模式遭遇挑战,难以继续为证券行业提供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全社会的财富总量在过去几十年得到了快速积累,广大居民的财富管理意识和财富管理需求与日俱增,但获得财富管理服务的渠道相对有限,这给证券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十年来,随着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不断提升,券商基金投顾业务稳步推进,代销金融产品的规模持续增长,2021年证券行业代理销售金融产品净收入206.90亿元,同比增长53.96%。
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证券公司根据目标客群需求和自身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为居民配置全生命周期、多种类金融资产,夯实财富管理根基。2021年证券公司社会财富管理属性更强的资管产品规模显著增长,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增长明显,较2020年增长约75%。2021年证券行业全年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317.86亿元,同比增长6.10%。
“资管行业已全面开启净值化时代,资管产品收益率与市场行情密切相关。”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证券资产管理分公司负责人陈嘉斌表示,进入2022年,权益市场波动加大,这也在提示券商资管转型要找准自己的定位,要根据目标客群的定位提供适配的产品。对于券商资管而言,净值化时代的资管产品要持续平衡风险和收益。
从核准制到注册制:重塑投行核心竞争力
十年来,作为资本市场的“守门人”“压舱石”,券商的投行业务在资本市场改革历程中全面重塑。
中证协数据显示,2012年,证券行业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为177.44亿元,到了2021年,证券行业该业务净收入达699.83亿元。
“证券行业要以注册制改革为契机,重塑投资银行业务逻辑,推动投资银行业务从通道化、被动管理化,向项目筛选、资产定价、项目承销、风险控制等专业化主动管理职能转变。”谈及注册制带来的机遇,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艾久超如是说。
同为十年来资本市场改革背景下券商投行业务变革的见证者,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执委会委员、投行委主任刘乃生也感触颇深。
在刘乃生看来,注册制下的投行从业者深入把握不同板块定位,紧跟国家产业政策,更具时代使命担当。他表示,注册制对投资银行的行业研究、价值发现、质量控制、客户服务、直接投资等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推动投行由单纯依赖牌照的通道业务向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升级。投行业务开发承揽阶段更加前移,接触企业时间更早,为实体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的融资及规范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能力更强。
注册制改革不仅为投行业务发展提供机遇,更为证券行业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动能。中证协数据显示,2021年证券公司共服务481家企业完成境内首发上市,融资金额达到5351.46亿元。其中,在科创板首发上市的“硬科技”企业有162家,融资2029.04亿元;在创业板首发上市的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有199家,融资1475.11亿元,引导资本有效支持科技创新。
从助力实体经济到服务高质量发展:证券行业奋勇当先
十年来,证券公司除了充分发挥自身专业职能,不断创新业务,还丰富服务实体经济的抓手,为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补充资本金和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提供重要渠道,通过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为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提供强大金融支持。
以目前处于发展“快车道”的场外衍生品业务为例,中证协数据显示,2021年场外衍生品存续规模突破2万亿元,年末达到20167.17亿元,同比增长57.8%。
“场外衍生品比较灵活,可以根据实体企业的需求,量身定制一些规避商品价格波动风险的工具;通过衍生品市场提供的价格信号及风险管理工具,实体企业可以提升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和稳健性,增强抵御行业周期性风险的能力。”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执行委员会委员、金融创新总部总经理汤俊表示。
十年来,证券行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接续助力乡村振兴。截至2021年底,共有102家证券公司结对帮扶323个脱贫县,已有60家证券公司参与“促进乡村振兴公益行动”,承诺出资3.4亿元,以巩固脱贫成果为重点,积极开展公益行动,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已有21家证券公司发起设立公益基金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做出行业积极贡献。
今年4月份,中证协还发起组织了“中证-爱心成就梦想”支教活动,这是中证协搭建的公益行动四个平台之一。中证协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证券行业促进乡村振兴公益行动”工作成效,将行业开展公益行动情况纳入履行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引导行业增强服务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社会责任。
本文介绍到这就结束了,感谢中国证券报责任编辑:彭婧如辛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