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建筑五局董事长(在“一带一路”沿线21国有项目落地 将智能建造“带出海”);本文自源中国新闻网,责任编辑:宋宇晟的报道:
(中共二十大·声音)中国建筑五局董事长:在“一带一路”沿线21国有项目落地 将智能建造“带出海”
中新网北京10月17日电 题:中国建筑五局董事长:在“一带一路”沿线21国有项目落地将智能建造“带出海”
中新网记者 庞无忌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已有9年。作为建设主力军之一,中央企业在沿线国家创造了一个个“超级工程”,“中国建造”已然成为一张蜚声海外的“中国名片”。
中共二十大代表,中国建筑五局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卫国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指出,目前,中国建筑五局海外市场辐射亚、非、中东欧等区域,在“一带一路”沿线的26个国家进行了市场布点,累计在21个国家有项目落地,现在海外在施项目29个。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田卫国表示,中国建筑五局将继续以创新作为驱动海外业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持续将高端建造技术“带出海”。
田卫国介绍称,在基础设施业务方面,中国建筑五局先后参与建设了穿越马永贝原始森林的刚果(布)1号国家公路,阿尔及利亚史上最大基础设施项目南北高速53公里公路,中巴经济走廊最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巴基斯坦PKM高速公路,中国在海外建设最长引水隧道斯里兰卡28公里引水隧道,中国建筑在海外的首个高铁项目中泰铁路项目等一批代表性项目,覆盖公路、地铁、高铁、隧道、桥梁等多个领域。开发并实证了多种基于当地自然条件和环境的新型智能建造技术,以自动化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测技术,以及大纵坡桥梁数控架桥技术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建造领域新科技伴随着海外项目的落地而成功应用。
此外,中国建筑五局还重点布局科技厂房建设,先后承建了印度ATL-Sohna工业园、印度OPPO制造中心、越南互太纺织厂、科特迪瓦可可加工厂等高科技制造业厂房。
与人们印象中,依靠人力和汗水的传统施工建造不同,近年来基建领域不断有“黑科技”诞生。田卫国表示,建筑业发展将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形成以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
以该公司开发的“中建奇配”装配式机电模块化建造技术为例,田卫国表示,这项技术可以提升大型综合设施的快速建造水平。若将其融入轨道交通、区域能源、防疫医院等民生领域,传统的机电安装工期可以压缩75%以上。这一技术在武汉雷神山防疫医院、中央援港落马洲应急医院、长沙地铁4号线、湖南马栏山能源站、长沙仲景方舱医院等60余个民生工程的建设中都有成功应用。
无人机和机器人等先进技术也被应用在城市更新快速建设中。田卫国表示,中国建筑五局利用高精度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在昆明西山景观提升工程构建了新型快速测设体系,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常规数个月的初步设计图,大幅减少了设计建造周期、节约了人工设备。
这些建造“黑科技”被“带出海”。田卫国表示,疫情防控期间,该企业在印度多个项目利用无人机管理等国内高端建造技术,实现了完美履约,连续获得4封业主表扬信,展现了中国企业在海外科技厂房领域的建设实力和重信守诺的契约精神。
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建设中,田卫国表示,中国建筑五局还注意主动融入当地,了解属地期望和要求,以海外项目建设为平台,通过开展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拉动当地就业、改善当地民生、促进文化交流等活动,实现自身业绩和贡献当地的“双赢”。
“每年中国建筑五局海外项目为属地国提供约一万多个就业岗位”,田卫国说,同时,积极为当地兴建便民基础设施,开展“建证幸福”品牌公益活动,不断提升中国与当地民众相互了解与信任程度。
例如,在刚果(布)1号国家公路的建设过程中,捐建了多所贫困学校,为当地修建一批进村公路、便民桥、简易商店等交通及生活设施,深化了中刚双方的友谊。建成后的刚果(布)1号国家公路,作为刚果(布)交通运输的生命线,被称为刚果(布)交通史上的“梦想之路”。(完)
本文介绍到这就结束了,感谢中国新闻网责任编辑:宋宇晟辛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