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天宫“新教室”创新亮点多;本文自源经济日报,责任编辑:刘星辰的报道:
10月12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课圆满完成。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了精彩的太空授课,来自全国的中小学生共同观看了这一堂生动的太空科普课。
“欢迎来到天宫课堂!”航天员陈冬的开场白拉开了本次授课的序幕。此次太空授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介绍全新的“太空教室”——问天实验舱。通过镜头,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带着同学们参观了问天实验舱,展示了工作生活场景,介绍了问天实验舱所搭载的实验柜等设施设备。
相比上一个“太空教室”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拥有更大的教学空间。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问天实验舱是全世界现役最大单体载人航天器,舱内空间较大,能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大空间。不仅如此,问天实验舱更是空间站的重要保障,让中国空间站的在轨运行风险更加可控,在轨长寿命运行更加可靠。
“天宫课堂”的顺利进行,离不开空间站上的测控与通信分系统。测控与通信分系统的第一个作用,是为太空授课配备了图像话音的采集和通信设备,将课堂实况传至地面;第二个作用是提供天地链路保障,实现信息双向传输。
“经过70多天的生长,我们的水稻已经从一粒粒饱满的种子变成了一棵棵可爱的水稻植株。”航天员向同学们展示了生命生态实验柜培育的水稻。“我们未来能在空间站收获自己种植的稻米。说不定,未来在月球、火星,也能实现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航天员刘洋说。
在“天宫课堂”,3位航天员还向同学们展示了问天实验舱内的生命生态实验柜等设施设备。问天实验舱装载了8个实验柜、22个舱外载荷适配器,就像是把一个大型科学实验室搬到了太空。
生命生态实验柜以多种类型的生物个体为实验样品,开展拟南芥、线虫、果蝇、斑马鱼等动植物的空间生长实验,预期成果将促进人类对生命现象本质的理解,揭示微重力对生物个体生长、发育与衰老的影响,探索空间辐射生物学和生命起源机理,为构建应用型受控生命生态系统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生物技术实验柜是以细胞、组织和蛋白质等生物样品为对象进行研究的科研设备,配置了各种先进的细胞培养和原位检测仪器,相当于在太空中的一个小型生物实验室,支持在生命起源、创新生物材料、药物和医疗技术等方面研究,促进组织工程、生物医药、环境生物技术发展。
下一步,随着梦天实验舱的发射,中国空间站将完成组装建造任务,届时中国空间站的空间更大、测控覆盖率更高、保障支持能力更强,将具备更多实验资源、空间资源、保障资源,对太空授课的支持能力会更强。
《经济日报》2022年10月14日第08版
本文介绍到这就结束了,感谢经济日报责任编辑:刘星辰辛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