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提前出货还激增88.5%!义乌圣诞季订单靠什么稳住市场?;本文自源第一财经,责任编辑:彭婧如的报道:
“疫情爆发第一年,我们的订单直接腰斩一半,去年恢复到7成左右,今年已经恢复到疫情前了。”
作为义乌圣诞行业协会负责人,从2003年起就在义乌国际商贸城销售圣诞服饰的蒋江平简单地总结着过去三年的起伏。这是个案,也是在义乌国际商贸城里200来户与他一样做着圣诞节生意的商户的共同命运——他们中的多数,抵住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找回了疫情前的状态。
作为“世界圣诞用品基地”,义乌每年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2万多种圣诞用品。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义乌圣诞用品出口额达到17.5亿元,同比增长88.5%;其中,7月份出口额8.5亿元,同比增长85.6%,环比增长75.8%。
上演着“无中生有”奇迹的义乌,这一次又靠什么稳住了圣诞订单?
海外需求恢复
作为全球主要的圣诞用品集散地,义乌贡献了全世界三分之二的圣诞用品。每年,义乌会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2万多种圣诞用品。
以欧洲市场为主要出口目的地的蒋江平表示,今年海外大一点的客户下单量几乎都翻番了,这为圣诞节订单恢复至疫情前奠定了基础。
“今年整体的订单比去年增加了30%以上,老客户的订单今年基本上都翻了一两倍。”义乌经营户、台州湘湘圣诞灯饰公司负责人徐俊认为,海外消费市场陆续复苏,这让今年圣诞用品的采购需求明显加大。
和前两年市场比较平稳不同,今年市场上行趋势明显。除了老客户持续下单以及跨境电商平台的导流外,徐俊表示,义乌政府今年组织商务包机把海外客商接回义乌市场采购,也为他们带来了新订单。
一家生产和销售圣诞树的义乌经营户表示,今年的订单比去年更好,客商们的下单也比以往下得更早、更积极。
由于灯饰等产品主要出口南美和中东,徐俊坦言,他们的圣诞节订单只恢复到了疫情前的7成左右。为了挖掘更多市场的需求,他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中东人斋月需要的节庆灯饰,并试图抓住户外用品火热的时机,为帐篷等户外场景定制灯饰。
“如果全球的疫情结束,圣诞行业应该会越来越好的。”蒋江平这样说。
提前出货、供应链韧性
在义乌,每年的7月到9月都是圣诞用品的出口旺季。8月上旬的疫情,让义乌当地的供应链受阻,生产和物流不得不放缓甚至停滞。往年正值发货高峰的圣诞订单却“幸运得躲过一劫”。
蒋江平说:“原来客人每年6月下单,去年海运涨成那样,今年他们3~4月就来下单了。”
义乌经营户、台州湘湘圣诞灯饰公司负责人徐俊也表示,去年海运费涨得离谱,集装箱情况也不稳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货效率,也让海外客商今年有了提前下单和发货的动力。考虑到今年海外市场狂欢需求反弹,他们比往年提前了一两个月下单并发货,并加大了订单量。
这意味着,今年8月义乌静默管控前,大批货物就已经发往了海外。
不过,欧美的订单由于海上运输周期长所以发货更早,而距离更近一些的日韩国家的订单还在陆续生产和交付中,部分订单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疫情的影响。
徐俊说,为了抓紧出货,解封后他们“一天要干两天的活,9月特别忙,一直忙到9中旬,终于相对正常了”。由于工厂不在义乌,所以生产并未受到直接的影响。
作为当地规模较大的圣诞饰品生产和销售企业主,李隽在静默期间顺利申请到了通行证,闭环生产的同时,货物也可以正常装柜运出,整体还算通畅,显著降低了延迟交货的风险。
在不确定性高企的时期,义乌人的勤劳和具有韧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显现出优势。解封后,一家圣诞用品生产工厂加派了50多人两班倒,24小时不间断出货,如期将数十个发往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地的集装箱交付完成。与此同时,不少经营户背后的供应链和仓库都布局在全国各地,因此可以根据当地的现实情况及时调整,以尽可能降低受阻的程度。
义乌市圣诞用品行业协会秘书长蔡勤亮提出,义乌作为全球圣诞用品基地,所依托的不仅是义乌,而是整个中国。一件看似简单的圣诞用品,很可能是在全国范围内分工协作完成的。
坚持低价高质
阿里巴巴9月采购节跨境指数显示,“双节一赛”是下半年最强劲的消费势力。受经济下行影响,全球双节(圣诞节、黑五)消费,倾向于“低价买高质”,买家多注重IP创意和柔性定制。
而“低价高质”也正是义乌圣诞商品的特色和契机所在。
长期以来,形容以代工为主的中国制造“物美价廉”似乎更多体现在后者,但如今,以义乌圣诞商品为例的中国制造已不再只是低价,而更多包含了高性价比和高质量的意涵。
“我们对于产品质量的管控是很严格的。”蒋江平举例说,他们生产的带灯的圣诞帽,每一顶都会检验,从尺寸到灯亮不亮灯细节,以确保每一个产品的质量。长期积累下来的商业信用和客户信任,七八成的客户都从来不需要验货。
作为义乌市场上做圣诞用品最早的经营户之一,蒋江平说,他自己工厂曾有不少外地工人回到家乡自己干,不过大部分都生存不下去,一是手上客户不持续,二是用更低价吸引了国外客户,但基本都是“一次生意”,因为实现低价的方式是偷工减料。
“我们从来不会在自己的商品上降低标准。” 蒋江平表示,如果通过让材料“稍薄一点或稍轻一点”来赚取更多的利润,外行人可能看不出任何区别,但他不会这样做,因为这会毁掉信誉和信任。
被问及订单是否有部分转移东南亚或印度,蒋江平说得很直白:“他们那边的确也能做,但很多材料还是要从中国进口,而且手上的客户更多是他们当地人,毕竟品种不可能有义乌那么多、那么全。”
蒋江平认为,义乌的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近年来的确都在上涨,但只有效率高,综合成本才能下降,而长期以来积累的产业优势,让义乌具备东南亚地区不可能赶上的效率,也让大规模转移“不那么现实”。
完善的产业基础之外,像圣诞节订单这样极具季节性的产品,“光靠人工优势也远远不够,还需要足够丰富的品种、款式和新鲜度来吸引客人”。而后者,对市场极为敏感的义乌商人颇具优势。
“我们有专门的设计团队,每年都会推出几十款新品,做不出销量的淘汰掉,动态调整。”蒋江平说。
在今年义乌市场的圣诞货品里,既有5元100顶的圣诞帽、几毛钱一个的圣诞彩球,也有几百元、上千元的电动圣诞老人。
蔡勤亮也认为,从原材料到生产,不同企业大规模的分工协作,再到汇聚全球采购商,义乌作为全球圣诞用品供应基地,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短期内不太可能被别人超越。很难想象印度或哪个国家能够动用一国资源,以生产效率为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生产分工体系。
和产业转移相比,更加紧密的区域合作和贸易往来是今年以来的明显趋势。在“一带一路”以及RCEP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下,义乌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及RCEP成员国的贸易往来变得频繁,也成为外贸新的增长极。1~7月,义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计进出口1006.2亿元,增长19.1%。对其他RCEP成员国进出口445.3亿元,同比增长30.7%。同期,义乌海关监管“义新欧”中欧班列进出口货物总值181.6亿元,其中,进口货物总值53.7亿元,增长52.8%。
面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更多人在投资开发新品上会变得更加谨慎,但紧跟海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加快产品更新的速度,及时调整设计和销售的方向,却是擅长变通并具有柔性定制能力的义乌商人所长期坚持的。
面对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涨的压力,徐俊他们今年的利润率有所下降,也仍然面临招工难等普遍的问题,但已基本走出疫情阴霾、恢复如常的全球生意让他们迎来了更好生存和转型的窗口期。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9月27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外贸发展环境日趋复杂,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增速回落,我国外贸当然也面临着一些不确定性,而且不确定性在增加。尽管我们面临外需放缓甚至减弱的大背景,但下半年的外贸还是有信心能够实现正增长的。
浙江可以说是今年全国外贸的优等生,而义乌则是浙江的优等生。义乌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义乌进出口总值达2681.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3.8%。其中,出口同比增长29.1%,进口同比增长115.4%,增速分别高于浙江省14.3、6.5和104个百分点。作为优等生中的优等生,以及外贸“晴雨表”一般的存在,义乌圣诞季订单“恢复疫情前”以及接下来的走势显然备受关注。
本文介绍到这就结束了,感谢第一财经责任编辑:彭婧如辛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