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东方甄选紧急回应(已下架这类产品!此前一根玉米卖6元引热议);本文自源证券时报,责任编辑:彭婧如的报道:
9月29日,“东方甄选回应下架玉米”消息冲上热搜。近期有网友发现在东方甄选电商平台已经无法搜索到“玉米”。客服回应称,为了保证品质,厂家不能超量生产,产品的产量是不固定的,只要厂家有产能就会尽快上架商品链接。
据了解,在此之前“东方甄选一根玉米卖6元”的事件曾引起热议。主播辛巴曾在直播时炮轰东方甄选把批发价7毛钱一根的玉米卖上6块钱。而东方甄选主播董宇辉则回应称,东方甄选卖的玉米收购价已达2元,并且农产品根本没有暴利。
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东方甄选6块钱一根的玉米究竟“贵不贵”?“电商助农”又如何走得更远呢?
6元一根,是什么玉米?
实际上,玉米有着不同的分类,有饲用玉米,有工业用玉米,也有着食用玉米。不同种类的玉米种植成本和价格均不相同。
申港证券研报显示,2021年我国玉米消费总量约2.9亿吨,其中饲用消费量最高,达1.9亿吨,占比约60.7%;工业消费量0.9亿吨,占比约31.7%;食用消费约889万吨,仅占比3.1%。
根据Wind数据,2022年9月29日我国玉米现货平均价为2840.59元/吨,较2020年初的价格增长了50%左右。如果按照一颗长势良好的玉米重量六两来计算,一根玉米现货价在0.85元左右,和辛巴所说的“7毛钱一根”接近。
不过,食用玉米中的优质鲜食玉米由于种植成本更高,价格相对一般玉米也会更高。按《农民日报》近期的评论,“一根优质鲜食玉米仅种植成本就约合1.7元左右”。这一数据,和董宇辉口中的“玉米收购价已经2元”较为接近。
据了解,目前我国农副产品流通供应链涉及多个环节。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袁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副产品市场流通供应链包括了:产品源头端种植(养殖)生产合作社、企业等,上游端采购平台、加工企业、批发商等,物流服务端仓储、冷链等,下游端线上与线下的各类电商平台、商超等。
“农副产品流通供应链有这么多环节的角色参与,每一个环节都要有基本的利润保证。不能断章取义,忽视总体,单独摘取一点或者几点来看待和分析问题。” 袁帅说。
电商助农,一把“双刃剑”?
东方甄选卖玉米引发热议的背后,实际上是近期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涌入农产品赛道。
如拼多多,就曾在去年设立“百亿农研”专项,称将投入100亿元到农业科技的研究中。据浦银国际研究报告,农产品在拼多多总GMV中的占比不断提升,在2020年达到16%,远高于其他主流电商平台。
而抖音电商也推出“抖音电商丰收季”专项助农活动,重点扶持约2万农货商家,助力超10万款农特产出村进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许多带货主播,都将农产品当作了重要带货方向。
如何看待“电商助农”的影响?袁帅表示,直播带货的出现和发展,缩短了农副产品的流通环节,带动和扩大了农副产品的市场销售半径。
袁帅称,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持续支持下,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线上销售渠道进一步打通。特别是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洗礼”之后,拼团、社区团购、直播带货等新型电商模式不断涌现,农产品网络销售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滞销卖难的现象也少了。
但袁帅同时认为,事物的发展必然是双向的,是明暗相伴的,电商助农也是一把“双刃剑”。
袁帅表示:“随着电商平台和商家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农产品‘低价营销’、‘低价上行’现象却不断凸显。我认为,这一现象是有碍于农产品网络销售的健康发展的。我国当下的客观事实是农产品流通环节多、供应链条长、产品上行困难,既减少了农户利润,又增加了消费者负担,一直是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 ”
“近年,我国诸多农副产品价格异常波动,农民、市民‘两头诉苦’,流通商‘中间喊冤’,以及‘卖难买贵’的现象数见不鲜,这些均有碍于农业和城乡健康持续发展。” 袁帅说。
如何让电商助农走得更远?
尽管“电商助农”在切实提高农产品销量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但袁帅认为,农产品品牌化建设需要电商平台的助力。
“中国的农业发展在满足数量要求、解决温饱问题以后,农产品由短缺向剩余跨越。如何满足质量要求、解决市场供需矛盾问题就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问题,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竞争,在新时期,创建农业产业化的知名品牌、拉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农产品品牌化、乡村产业特色化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袁帅说。
在袁帅眼中,未来农业必须转型,必须由“卖原料”向“卖加工品”转变,由“卖大路货”向“卖品牌产品”转变,由“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实现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
而在打造品牌、塑造产品方面,电商平台有着较强优势。袁帅认为,要依托传媒产业在品牌营销、IP塑造、价值输出等专业优势,实现对三农产品的价值升华,提振品牌效能,借力电子商务、直播电商等互联网营销手段,实现“有质电商、价值直播”,打破三农产品“低价营销”怪圈。
本文介绍到这就结束了,感谢证券时报责任编辑:彭婧如辛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