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报资讯】数字化时代教育的“变”与“不变” 新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2022-09-27 12: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小林

  原标题:数字化时代教育的“变”与“不变” 新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本文自源中国新闻网,责任编辑:谢艺观的报道:

  中新网上海9月26日电 (记者 陈静)正在举行的第十九届上海教育博览会上,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焦点。

  “教育的根本目的一直没有改变;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的生物基础没有改变;学习过程中知识形成的层级关系没有改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26日对记者表示,“那么,什么在变?首先,知识内容和传递方式在变;随着技术的变化,教育中学习的主要矛盾在不断调整;技术拥有了更灵活多样的表达手段,如教育元宇宙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官体验;终身学习成为必然,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祝智庭认为,当前“技能第一,知识第二”,技能本位教育具有普适性,是新时代高质量教育的“点金术”;同时应注重构建终身学习生态,建设开放性的技能认证体系。他提倡,微认证、毫学位、微课程证书、微专业证书,“1+X”将成为未来教育新潮流。这位专家还为高校数字化转型提出新建议:支持“数字游学”、弱化学科分类、强化微专业发展。

  在数字化时代,孩子们“玩什么?怎么玩?玩得怎么样?如何玩得更好”?徐汇区科技幼儿园园长汪瑾告诉记者,其所在幼儿园探索数字治理,打造玩+教育生态模型。他们将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设航天启蒙实验室、自然探秘室让小玩家轻松玩、玩中学;同时园方聚焦数字评价,生成小玩家画像,利用数字技术支持幼儿个性化发展。

  当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数字技术的崛起正在重塑世界。教育提供着重要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如何抓住并站稳数字化转型这个战略的制高点,教育任重道远。据了解,2021年12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印发《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3)》,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关键特征。上海作为中国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点地区,承担全国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重任,到2023年,上海将建设成为全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标杆城市。

  从“隐形”走向“引擎”、从“新鲜感”走向“常态化”、从“简单应用”走向“深度融合”,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全生命周期每个人终身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数字新时代,教育大未来”第19届上海教博会举行的第三场主题论坛上,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指出,在数字化时代,终身学习将成为必然。真正好的学习态度,并不是追求正确答案,而是解决问题。事实上,终身教育同样是上海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亮点之一。2021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发布了学习型城市应对疫情的全球典型案例,上海通过信息技术服务老年人学习的案例成功入选,成为全球13个典型案例之一。

  在闵行区,教育部门整体部署区域推进大规模因材施教的“1258工程”,全面启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1”是打造1个垂直服务的教育云平台;“2”是依托智能教学和智能学伴2种应用助手开展个性化教学;“5”是面向学生、家长、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市民5类用户提供精准服务;“8”是聚焦课堂教学、适应性学习、课程选择、校园活动、社团参与、社会实践、家校互动、学科实验8项业务场景。目前,该区实现了学校数据、区级数据、市级数据不同身份在全区教育系统内认证的统一。

  在浦东新区,记者了解到,该区以信息化促现代化,构筑区校两级信息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了云网融合的服务新模式;率先开展了市区两级示范性高中“智慧校园”建设,开展智能交互一体化的数字学习中心实践应用;建成了以大数据中心为驱动的教师专业发展系统、智慧督导系统、“四个监管”平台、招生系统等业务系统。

  浦东教育的数字化转型首先注重顶层设计,架构了“1134”体系,即构建1张教育基础云网;组成1座教育数字基座;建设智能化教学研训、智能化教育评价、智能化教育治理3种区域智慧教育应用场景;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致力于为学生、教师、学校、家长4类对象提供服务。

  同时,该区教育部门不断构建完善信息化环境支撑体系,赋能学校基座平台,赋能学校教学管理,赋能学校基于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更是聚焦教育模式变革、教学方式改进和评价方法创新。实现云网融合基座领先,智慧共生教学领先,智能教育治理领先的快转型、更智慧、高质量的浦东教育新样态,打造新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模式。据悉,2020年,浦东新区入选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基于数字基座的区域教育治理与创新应用实践”入选教育部2021年度基础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示范案例。

  宝山区亦构建了教育生态应用体系,按需提供“标配+选配”应用组合,给予学校充分的自主权,筛选出符合学校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应用插件,打造符合学校特色的服务工作台。创生“智慧同侪课堂”,通过融合5G、边缘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AR/VR等技术的智能教学终端,建立交互式数字化教育环境,形成“1位教师+1个云端合作团队”的网络共同体。

  倪闽景在谈及数字化转型下教育的“变与不变”时认为,数字化转型能为教育带来一系列变化,包括发现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拓宽学生学习的视界;通过技术灵活多样地呈现表达手段。

  在本届教博会上,不少学校以生动案例展现了“新技术赋能教育”所形成的新气象。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尝试推进大规模因材施教,提升教师人机协同能力。据了解,“人机协同”模式让课堂数据透明化,让一切变得不一样。现在的课堂中,“人机协同”的动态数据实时反馈,通过对学生的答题数据分析,生成学习动态曲线,实时呈现知识点掌握情况、错题与错因分析,为教师下一步教学提供科学依据,让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与时效性。

  经过一年试点后,该校与上海市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结成跨区域共同体,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采集全人数据,倡导减负增效,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卢湾一中心小学还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依据,从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系统解构,勾勒出详尽、真实的学生个人数据画像,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性、学习状态与成长特点。“教育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因为教育与技术必将融合,更因为技术发展为教育变革提供了很多可能。”本届教博会期间,卢湾一中心小学副校长徐继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教育数字化转型项目的改革目标,是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

  本文介绍到这就结束了,感谢中国新闻网责任编辑:谢艺观辛苦分享。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

推荐阅读